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韩、日经济发展模式之比较崔志鹰内容提要:韩、日两国经济发展模式有四个共同点:政府都对经济进行干预,储蓄率较高,重视节能和环保,企业管理崇尚权威。本文着重对韩、日两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同点进行比较,指出韩国奉行“出口第一”,日本奉行“国内市场第一”;韩国以“大企业为主”,日本则“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并举”;韩、日企业决策模式不同,韩国负债率和通货膨胀高于日本,经济稳定性不如日本,但韩国比日本更重视科技和人力资源的投资。关键词:韩国日本经济模式韩国与日本都是东亚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尽管日本的经济基础要好于韩国,但韩国能在短短几十年内,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迅速成长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创造了可与日本的“隅田川奇迹”相媲美的“汉江奇迹”,其经济发展的经验仍值得关注。本文拟对韩国与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作些比较。(一)韩国是朝鲜战争结束后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1960年,韩国的人均GNP(国民生产总值)只有80美元。那时很少有观察家认为韩国贫困落后的经济能有希望得到改善。然而,从1963年起,韩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持续的高增长期,到1970年韩国达到了“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水平。1986年,伴随着当时国际经济环境的“三低”现象(低汇率、低利率、低油价),韩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韩国国内储蓄率首次超过投资率,国际收支也从长期的赤字转向了盈余。结果,韩国能迅速减少因接受发达国家援助而造成的巨额外债,实现了“经济独立”的早期目标。韩国经济进入了“依靠自身维持发展”的阶段。1986年,按照消费价格指数测算的韩国年度通货膨胀率稳定在2%-3%的水平。1986-1988年,韩国经济增长率每年超过12%,为当时全球最高的增长率。1995年,韩国人均GNP(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1万美元。1〔韩〕Byung-NakSong:《THERISEOFTHEKOREANECONOMY》,PublishedbyintheUnitedStatesby1随着经济发展,韩国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农业持续减少,而非农业――主要是制造业和服务业大量增加。1960-2001年,农业产值占韩国GNP(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从36·5%下降至4·4%,而非农业产值的比例从63·5%增加至95·6%,其中,工业产值占韩国GNP(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从18·6%增加至41·4%。与此同时,韩国企业的数量和规模都有了扩大。1966-2000年,5名员工以上的韩国制造业企业从22718家增加至102924家。2由于制造业向城市地区集中,也加速了韩国的城市化发展。韩国的发展模式不仅来源于韩国的产业发展战略,而且也来源于韩国各种经济政策的选择。韩国发展模式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韩国的高增长是由“出口扩大”带动的,并且是由出口产业迅速成长而支撑的。上世纪60年代初,韩国朴正熙政府提出“出口第一主义”、“出口立国”等口号,并制定了各项政策积极鼓励韩国企业扩大出口。韩国出口企业的企业家们不仅在开发出口产业、扩大出口中得到了经济上的实惠,而且政府对他们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的充分肯定使他们得到了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满足。由于出口扩大几乎是被韩国政府“强力推动”的,因而韩国的出口产业和整个经济在许多方面都以超常的能力得到了发展。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经济也面临崩溃的边缘。为挽救处于危机中的经济,日本吉田内阁于1946年2月制定了“倾斜生产方式”,即对物资、物价、资金、劳动等全面进行统制,优先发展煤炭、钢铁、化肥、海陆运输等产业,并带动其它产业,全面复兴日本经济。“倾斜生产方式”有其一定的历史意义,但它与市场经济原则相违背。鉴于此.日本政府继“倾斜生产方式”之后又推行了“产业合理化政策”,即微观的产业合理化政策和宏观的产业结构政策。前者是旨在改善私人企业经营的措施,干预企业的经营细节,使企业得以用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然后全面推广。后者是根据国家利益对日本全国各产业的比例及个别产业内部的比例进行调整,如轻工业、重工业之间和劳动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之间的比例。31955年,日本经济得到了恢复,进入了经济高速成长时期。日本经济高速成长的重要产业有两个。一个是钢铁、石油;另一个是汽车、电视机、耐用消费材料,特别是汽车对日本经济发展带来了决定性的作用。例如丰田汽车公司有一家高冈第二厂,生产“皇冠牌”汽车,除了供应日本本国市场外,也出口到美国。该厂两辆汽车生产的间隔时间只有五十秒钟,OxfordUniversityPressInc,NewYork,2003,P.83.2〔韩〕B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