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文档列表 / 中学课件 / 文档详情
化学的教学设计教案.docx 立即下载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08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4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化学的教学设计教案.docx

化学的教学设计教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化学的教学设计教案化学的教学设计教案(通用1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化学的教学设计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化学的教学设计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说出离子键的概念;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能够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过程与方法】通过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发展,综合概括能力得到提高,学会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宏观到微观的研究过程,逐渐养成科学的探究态度。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概念。【难点】离子键的形成过程。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通过学习元素的知识,思考氯化钠是由哪几种元素组成的?【学生回答】钠元素和氯元素。【提出问题】钠原子和氯原子是如何形成氯化钠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环节二:新课讲授1.氯化钠的形成过程【播放视频】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提出问题】观察实验现象,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学生观察并回答】金属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很浓的白烟。【提出问题】思考产生的白烟是什么,如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过程?【学生回答】产生的白烟是氯化钠固体,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Na+Cl2=2NaCl。【提出问题】如何从原子的角度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学生回答+教师解释】氯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有7个,钠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有1个,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钠原子会失去一个电子,氯原子会得到1个电子。由此可知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Na+,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变成Cl-,Na+和Cl-共同构成氯化钠晶体。(教师结合原子结构示意图板书或者动画的方式进行讲解。)【教师讲述】利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讲解原子的电子式如何书写。)2.离子键【提出问题】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氯化钠晶体的构成粒子是什么?【学生回答】氯离子和钠离子。【提出问题】既然氯化钠晶体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说明阴、阳离子的电荷并没有中和,这说明阴、阳离子之间存在哪些作用力?【学生回答】阴阳离子结合在一起,彼此的'电荷不会中和,说明阴阳离子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说明阴阳离子之间除了吸引力之外还存在排斥力。【教师引导】这种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称为离子键。3.离子化合物【教师提问】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称为离子化合物。观察以下的化合物中哪些属于离子化合物?MgO、Na2S、NaCl、Na2SO4、NaNO3、NH4Cl、(NH4)2SO4【学生回答】MgO、Na2S、NaCl、Na2SO4、NaNO3【教师补充】NH4Cl、(NH4)2SO4也属于离子化学物。【教师总结】离子化合物存在于:(1)活泼金属(指第一和第二主族的金属元素)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指第六和第七主族的元素)间形成的化合物。(2)金属元素与酸根离子之间形成的化合物(酸根离子如硫酸根离子SO42-、硝酸根离子NO3-、碳酸根离子CO32-等等)。(3)铵根离子(NH4+)和酸根离子之间,或铵根离子与非金属元素之间,例如NH4Cl、NH4NO3。(4)NaH、KH等活泼金属氢化物。环节三:巩固提升【提出问题】如何用电子式表示Na2S的形成过程。解析:用电子式表示如下,教师要强调带有相同电荷的离子分开来写。环节四:小结作业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有哪些,可以回答学到了哪些知识,也可以回答学习的感受。布置作业:元素的原理除了可以通过离子键形成物质之外,还可以通过什么形成物质?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化学的教学设计教案篇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认识溶解现象,从微观的角度了解溶液形成的两种变化过程和吸热、放热现象。⑵、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及其关系,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溶剂。⑶、了解乳浊液的形成,知道几种常见的乳化现象,并能简单地区分“溶液”和“乳浊液”、“溶解”和“乳化”现象。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实验介绍和思考,学会对实验进行简单的描述,并进行简单的分析。⑵、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认识到化学的价值。教学重点: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及其关系。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溶解现象及其和“乳化”的区别。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思路: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叙述】同学们喝过糖水吗?尝过盐水吗?他们有什么味道?为什么他们和清水的味道不一样呢?因为糖水和盐水中溶解了糖和盐。今天我们来学习“溶液的形成”。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溶液的形成活动一:认识生活中糖水的形成【回忆思考】生活中大家都喝过糖水,糖水是怎么形成的?你能从微观的`角度来分析这个过程吗?【总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化学的教学设计教案

文档大小:41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年会员
99.0
¥199.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

手机号注册 用户名注册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登录
手机号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扫一扫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

首次登录需关注“豆柴文库”公众号

新用户注册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年会员
99.0
¥199.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