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25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25页服务农村构建和谐怀着对农村工作的无比热爱,怀着对美好明天的无限憧憬,我们选择了基层农村这片热土,选择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选择是崇高的,但我们将面临的是更艰巨的挑战,更坚难的付出。农村工作复杂而烦琐,是集文与武的双选之地,更是机遇与挑战的并存之地,是站在全新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也是一个真正用实践检验自己的最好平台。天将降大任于吾等,又岂能畏惧其艰辛。新的单位,新的环境,新的挑战,新的机遇,我们用足够的信心和勇气面对未来所给予的一切。在全面小康村创建的关键之年,我们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学以致用,我们以十二分的热情投入到创建小康村的工作中去,清理河塘、清除垃圾、整治环境、改善农村生活质量,到处能看到我们的身影,到处可以听到我们的声音。哪里需要我们就第一时间去往哪里,边学习边锻炼,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时刻以与时俱进的方针指导自己的工作,为决胜小康做出应有的贡献。宝刀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是跨时代的青年,就应当有跨时代的观念,将有限的学识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只有经历了最艰苦的历练,才能让我们有更新的观念、更高的素质、更强的能力、更好的作风,也才能让我们为群众所公认,真正体现自身的价值,为农村工作奉献一份力量。第二篇。构建和谐农村心得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作为我们在基层工作的同志,要善于抓住这一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机遇,提高思想认识,改进工作作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加快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一、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基础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切入点,是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首要任务。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方针,其基础和关键是发展生产,没有生产的发展,不可能有生活的宽裕,不可能有村容的整洁。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特定的地理空间的区域经济,它既是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又是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联系崇阳实际,我们重点是围绕“三个结合”,大力实施兴工强县战略,抓企业培植、抓招商引资、抓产业集群、抓基础建设。一是坚持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相结合,既要依靠招商引资吸纳大集团、大企业、大老板到本县投资,又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投资建设资金,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培植发展后劲。二是要坚持壮大支柱产业与扶持中小企业相结合,采取放宽民营政策,聚集民间资本,激励民营企业,壮大优势产业等办法,促成民间资本,县外资本和国有资本的融合,推动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通过努力,壮大我县医用卫材、食品、钒、印刷包装、建材等产业的成长壮大,培育一批带动动大,竞争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的发展,力争在三年内实现三个翻番,即规模以上企业户数翻一番,规模以上企业生产值翻一番,规模以上企业利税翻一番,进一步增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实力。三是坚持园区建设与城镇建设相结合,加快天城工业园、青山工业园、石城冶金工业园和崇青工业走廊这“三园一廊”的建设,按照工业向城南园区集中、机关向城北XX县区集中、商贸向中心XX县区集中、居民居住向住宅小区疏散的“三集中一疏散”的思路,运用市场运作手段,破解了城市建设资金难题,完善城市功能。二、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农民富则国家盛。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三农”工作的重要主题。近几年,中央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多予少取放活”,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但是,农民增收困难仍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存在。因此,增加农民收入是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联系崇阳,主要是抓好三个方面。一是抓好特色产业。按照适应市场、因地制宜、相对集中的方针,扎实抓好有特色、有规模、有效益的特色基地建设,重点抓好“七大经济板块”和“四个养殖小区”的建设,形成特色板块经济,创建区域品牌。二是壮大龙头企业。要充分利用上级扶贫资金、调产基金、贴息贷款等各类资金,集中扶持,快速膨胀,努力实现生产规模化,形成以市场引导企业、企业带动农户、产加销紧密结合的产业化经营机制。重点抓好雷竹笋、小麻花和优质米加工,使之成为农村产品增值和接纳劳动力转移就业,带动农民增由和重要渠道。三是发展劳务产业。劳务输出是我县农民增收的一个优势产业。我们要抓住我省实施农民工和农民科技“阳光工程”的有利时机,以县职教中心为基地,加大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力度,塑造具有崇阳特色的竞争优势和劳务经济品牌。三、尊重群众、规划引导是前提新农村建设应当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农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主要参与者和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