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儒家角色理论钟桂男介绍本文讨论儒家的角色理论。儒家的角色理论源自于易经的世界观来看待各种事物的发展和变迁,也受到阴阳学说不同系统平衡的影响,更进一步受到系统平衡理论-五行学说的影响,引导重要的生命能量,在不同角色之间来达到系统平衡和协调的状况。儒家的角色方法跟中庸之道是阴阳学说的运用,在社会结构和社会行政的系统中将易经的世界观操作出来。中庸的管理方法教导人们如何守中,儒家的中庸之道不仅意味着阴阳之间的平衡,为人处事之间的适度,它也可以协助解决矛盾与冲突,引导人们达到系统操作的最佳状态。儒家的角色方法旨在对当时社会结构缺乏秩序,是以规范社会结构的社会背景下所产生出来的寻求对无规范和社会混乱解决方式的历史产物和方法。为此本文讨论包括阴阳的平衡学说,以及如何运用它的方法作为跨文化的社会工作思路指导。当我们讨论儒家的角色平等和阴阳理论相关观念时,读者应该考虑到阴阳理论、五行理论,易经这些理论所讲的系统平衡的观念,这些是儒家角色方法的核心。阴阳五行用于伦理学,虽并非原始儒家的思想,也不符合孔、孟或(大学)、(中庸)原典的内容,主要是汉代学者的主张也并非所有汉儒如此。但笔者认为在历史的长流下,应为考虑。在这个背景下,读者可能应比较容易接受儒家所主張的角色配套(RoleSet),以及他所产生的历史背景。今天当我们讨论儒家的角色观念跟方法的时候,我们也必须根据今天的时代背景跟社会结构来考虑。儒家角色方法的历史根源孔子提倡五伦(五种社会关系)是因为下列的两大社会问题:这两大问题是角色的混淆和社会混乱,因而导致战争,缺乏规范的社会行为,政治的动乱与贫穷造成一般百姓的悲惨生活,缺乏适当的角色观念跟清楚的社会规范来引导社会行为是最根本的问题。为了要澄清解释肯定以及建立一个适当的社会规范与稳定的社会结构,儒家设置了五伦,即五種相对角色。这五種相对角色观念即:君臣(今天应为政府与人民)、父子、夫妇、兄弟(含姐妹),与朋友。儒家当初所讲的五伦是基于宗族关系。五伦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社会规范和社会结构,因此个人能够有正常的生活,从而避免持续不断的战争,社会解体失衡,和经济的紊乱。孔子同时倡礼,一种适当的人际关系,规范内在和外在的礼节,礼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反映道相(仁爱,公正,平等,诚信),也就是宇宙的真理。因此,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公正、政治的平等、社会的协调以及系统的平衡可以再度恢复与建立。“仁”意指两个人之间的适当关系,《說文解字》解釋「仁」字言︰「親也。從人二。」仁是一种对角色关系的描述,这种适当的关系即道相的根本。换句话说,仁的角色关系就是道相的核心。因此,个人的角色扮演成为华人理想社会的奠基石。儒家的角色方法是一种将中国古代经济政治文化所产生的无规范和社会混乱重新组合起来的一个制衡的系统。施行仁政以進大同社会是儒者从政的目标。回顧历史,除了短暂的贞观,文景之治外,中国殊少达到选贤与能、里仁亲民的小康或大同之境,使儒家仁政的方法论与理想遭到挑战。(其原因诸多,权力使儒者腐败是其一。)历史上,历代的中国统治者都推行儒家的学說,但大部分是阳儒阴法,真正儒家的精髓和核心,即仁爱,已经丧失掉了。到清朝时,五伦的仁的角色关系已经绝大部分被丧失掉了或转化为一种扭曲的或被挟制的礼节工具(例如,夫死期待妇陪葬以求得贞洁牌坊之恶习)。到二十世纪,五四运动以及批孔运动达到了高点,19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更试图把儒家的文化及遗产,如庙宇毁坏。今天我们谈儒家的角色理论应着重在如何恢复当初的仁学―以仁爱的伦常观念来重建社会架构以反映内、外在的道相,是当今社会工作者,行政官员,教育学者所应当关心的。专语和相关概念解释下面一段,根据戴维斯(Davis,1996)角色方法和角色观念的名词做一个比较和定义,以利于对儒家的角色理论清楚地理解与认知。社会位置和社会地位(SocialPositionandSocialStatus)社会位置是社会给予个人所属类别和身份的定位,古代的儒者在宗族关系的前提下把人分为四类:士农工商,其他的位置比如君臣,夫妇,父子与朋友等社会位置。有些社会位置是与生俱来,如男人和女人,其他社会位置是经过奋斗而取得的,是透过个人的努力和技巧,例如社会工作者,老师,医生或农民。社会地位意指体现于权利,财富和声望多寡的社会评价位置。儒家用社会定名的方法来定位某个人的社会位置,评价其社会地位。例如:一个皇帝(社会位置)如果没有履行自己的适当角色,在经过评价后可能会被定名为独夫或暴君(社会地位),即,例如为政者未能履行他所应该扮演的角色和责任,他的社会地位会被人民所降低或取消。在《易经》中,用一、三、五爻来表示阳位,二、四、六表示阴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