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班幼儿教育随笔小班幼儿教育随笔(集合15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对随笔有些了解吧?随笔,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想看看大家都在写什么样的随笔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幼儿教育随笔,欢迎大家分享。小班幼儿教育随笔1陶行知先生说:“师范生的唐僧是小朋友。师范生该拜小朋友做师傅,也如同孙行者的本领比唐僧大,倒要做唐僧的徒弟。小朋友是我们的总指导。不愿受小朋友指导的人,不配指导小朋友。”其实,幼儿教师很多时候扮演的就是孙悟空的角色。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磨难,我们变成孙悟空为3-6岁的娃娃保驾,得到的是无尽的爱与欢乐。还记得小班开学一个月后,仍有几名幼儿入园时忘记与老师打招呼。每当这时我就笑眯眯地看着他,问:“你是谁呀?”孩子马上就会想起来要跟老师问好。这一天,我在厕所里给他们提裤子,一个稚嫩的声音在问:“你是谁呀?”我感觉很有趣,就回答:“我是猫妈妈,你是谁呀?”一个孩子乐呵呵地回答:“我是猫宝宝。”接着,每一次的上厕所时间,就会有许多的声音一会儿就来问:“你是谁呀?”我也不断地变换着角色,一会儿是鱼妈妈,一会儿是山羊妈妈,一会儿是兔妈妈……他们也一会儿是小鱼,一会儿是小山羊,一会儿是小兔……更有一些孩子趁我蹲下为其他孩子提裤子的时候,趴在我的背上大声喊:“妈妈,妈妈”,还有的孩子捧着我的脸,指着一颗黑痣或一块疤痕,担心地说:“兔妈妈,你这儿坏了……..”每到此时我心里总会涌起一份感动。人们常常教孩子唱“幼儿园像我家,老师爱我,我爱她,老师叫我好娃娃,我说老师像妈妈。”现在我真正体会到被孩子们当作妈妈、唤做___感觉真好。有时我会假想,如果孩子们在问“你是谁呀?”我如实回答“我是吴老师”,这其中的趣味,或许就会大打折扣,我与孩子们之间的感情距离就不会如此贴近,我也就享受不到孩子们那可贵的称呼了。正如高建琴老师所说的.,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蹲下来”,我想,除了蹲下来,我们还要及时理解孩子所传递的信息,能够与他们进行平等的交流,以孩子所喜欢的方式、所喜欢的语言进行沟通,这样我们才能读懂他们;我们不仅要把他们看作自己的孩子,而且某些时候还要扮演成孩子,让他们觉得老师跟他们一样,只不过是个大孩子。我们还要像尊重一个朋友一般尊重他们的言行,这样,我们才无愧于孩子们那一声声稚嫩的“妈妈”。其实,被孩子们唤做“妈妈”的感觉真好。小班幼儿教育随笔2今天,亦非奶奶又来幼儿园告亦非的状了:“老师,今天让这孩子气死了,头发不让梳,脸也不让洗,怎么会是这么个孩子呢?”看着气呼呼的亦非奶奶,我忙请她坐下,让奶奶详细的说说是怎么回事,奶奶似乎对小亦非有很多怨言,一坐下就滔滔不绝的数落着亦非的不是,从昨天晚上亦非在马路以上跑来跑去,跑得满头大汗,不听奶奶劝,头发都被汗水打湿了也不肯洗头发,而且头发还那么长,奶奶给她扎小辫她喊疼,带她去理发她又不理发。又说早上吃饭,饭菜盛好了,小亦非却只顾看电视,饭菜都凉了也不吃,结果来幼儿园来晚了,奶奶还说:“亦非的妈妈上夜班,可亦非早晨起床总喜欢打扰下夜班回家刚躺下睡觉的妈妈,而且也亦非还喜欢伤害爷爷,奶奶。经常趁他们不注意趴下咬爷爷奶奶的手,用指甲掐爷爷奶奶的胳膊。奶奶所说的,的确让我和兰兰老师震惊。在幼儿园里,亦非可是个乖孩子,你看,晓雪不小心摔倒了,是亦非跑过去把她扶起来,图画课上,鸿宇的绿色彩笔用完了,又是亦非把自己的彩笔借给鸿宇,这样的亦非和奶奶口中的亦非简直判若两人。这种现象很多幼儿都存在。原因就是孩子在家依赖心里强,而在集体生活中孩子又要强,所以处处表现自己。我安慰着亦非奶奶,同时也在深深思考。孩子的`教育不只局限于幼儿园,在家中在社会中的的教育也同样重要,相信可爱的亦非,不久的将来也是奶奶眼中的好孩子!小班幼儿教育随笔3幼儿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阶段,幼儿的学习和生活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幼儿园渡过的,怎样才能使幼儿在幼儿园学得好,玩得好呢?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也得出了一些心得体会。首先,整治纪律,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使得老师能顺利正常的开展教学工作。特别是小班的孩子,自控能力比较差,思想上老是开小差,如何培养出孩子们的自控自理纪律的良好习惯是关键。可以想象如果老师在上课,有幼儿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个不停,还有幼儿不时的向教室外跑,老师怎么进行下去!所以要让孩子们养成在上课时能安静遵守纪律的常规是非常重要的,需要认真的教导。其次,沟通也是无极限。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是孩子的朋友,能融入他们的世界中,能很好的洞悉他们的想法。在平等的关系中,教师是孩子的伙伴,使他们在心理上到安全,放松,让生活洋溢在自由、尊重、平等、合作的气氛中,让幼儿充分的活动,获得表达自己欲望和能力的机会。我尽量在工作之余与孩子们多多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共同健康的成长。然后,要尽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