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设计中山市实验小学于柳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生通过口味词句再结合自己合理的想像。来体会“中华不振”与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之间的关系。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重点:学生通过品味词句再结合自己现实生活,来体会“中华不振”与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之间的关系。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难点:因为生活的时代不同,同学很难理解中国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需补充资料。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1、回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意思。2、找出周恩来的话读一读。3、比较他人的话,体会周恩来之所以有如此想法,是源于他经历的事情。引出“中华不振”。二、耳闻“中华不振”1、通过不同图片的对比,来感受当时中国人与洋人的生活差异。2、通过理解“租界”一词,来体会“中华不振”。3、通过分角色朗读,来体会伯父的无耐与周恩来的疑惑。三、亲见“中华不振”1、通过“闯入”二字来体会当时中国人在自己国家的土地上的无耐。2、通过抓重点词句来体会受害者的有冤无处申,行凶者无视中国人的人权,执法者的是非不分,崇洋媚外,旁观者的敢怒不敢言都源于中国当时的落后与贫困。再次体会中华不振。3、能过补充材料,来再现当时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为所欲为的情形,引起孩子的愤慨。四、感悟周恩来的话。1、通过体会周恩来沉思,来感受他的想法。2、通过教师引读,再次体会周恩来的话。3、请同学思考,自己为什么而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