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易错知识点汇总•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前提的有: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奠定思想前提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马克思和恩格斯首次系统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经典著作中,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著作是:《资本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不是独立自存的,而是始终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相结合的。•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的物质范畴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主观唯心主义(主观精神):感觉、精神、心等;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道、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是人的主观世界所特有的;实践也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人工智能只是延伸和扩展人脑的意识活动。•意识可以通过实践转化为物质。•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客观性是自然规律的根本特点,人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改造自然规律。•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不意味矛盾的绝对同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也可以说对立面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解决矛盾的形式有:矛盾双方同归于尽、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矛盾双方形成协同运动的新形式、矛盾双方融合成一个新事物(不是调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他物对此物的否定、事物外在的否定都是错误观点。•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把握事物的可能性,要注意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范围、幅度和限度;度的两端叫关节点,也叫临界点;度是一个范围、限度,不是某个点。•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认识质是认识和时间的起点和基础。•区分质是认识量的前提,考察量是认识质的深化。•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联系和发展的统一、包含着肯定的否定。•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一个以抽象为逻辑起点,通过各种形式的逻辑中介,达到以思维具体为逻辑终点的运行过程;(辩证思维过程,不是实践)•人的认识能动的反映的基本特点是:摹写性与创造性。•凡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一切认识都是客观真理,都具有不可推翻的性质。•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点是以感性直观为基础,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外界对象。有两个严重缺陷:一是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二是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本性,把复杂的认识过程简单化了。最根本的是它看不到主观和客观之间的矛盾及其相互作用,没有把认识看作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的发展过程,既表现为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具体认识过程;又表现为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往复和无限发展的总过程。•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直接性是感性认识的突出特点;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具有抽象性和间接性特点,以反映事物的本质为内容,因而也是深刻的。•割裂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统一,就会导致:唯理论和经验论。•人的感觉是包含着理性的感觉。•认识过程的非理性因素,主要是指认识主体的情感和意志;广义上看,还包括认识能力中具有不自觉、非逻辑性等特点的认识形式,如联想、想象、直觉、顿悟、灵感等。•在确定的对象和范围内,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是绝对的,但超出这个范围,二者的对立就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