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节管道顺序输送工艺特点顺序输送(也称为交替输送):成品油输送的特点是种类多、批量(Batch)小。若每一种油品都建一条管线,必然是要建多条小口径的管线。若顺序输送这些油品,则只需建一条大口径的管线。一、顺序输送管道的特点4、成品油管道的相邻批次油品之间必然产生混油,混油段的跟踪和混油的控制是成品油管道的关键技术,混油处理、贬值存在经济损失。5、与原油管道相比,其首、末站,分输、注入站需要的罐容大、数量多,需要有足够容量的油罐进行油品收、发油作业;末站除了油品的收发油作业外,还要考虑油品的调和、混油的储存和处理。6、当多种油品在管内运移时,随着不同油品在管内运行长度和位置的变化,管道的运行参数随时间而缓慢变化。二、顺序输送的循环周期成品油的排序:优质汽油→普通汽油→航空燃料→柴油→轻燃料油→柴油→航空燃料→普通汽油→优质汽油含有可顺序输送原油时的排序:优质汽油→普通汽油→隔离液(煤油)→柴油→轻燃料油→隔离液(柴油)→轻质原油→重质原油→轻质原油→隔离液(柴油)→轻燃料油→隔离液(煤油)→普通汽油→优质汽油完成一个预定的排列顺序称为完成了一个循环,所需的时间称为循环周期,一年内完成的循环周期数称为循环次数(或称为批次)。若一个循环内输送的油品有m种,则在一个循环内形成的混油段数为n=2(m-1)循环次数越小,每种油品的一次输送量就越大,在管道内形成的混油段和混油损失就越小。但另一方面油品的生产和消费通常是均衡的,各种油品每天都在生产和消费,顺序输送管道对每种油品来说都是间歇输送。循环次数越小,就需要在首末站及沿线的分油点和进油点建造较大容量的储罐区来平衡生产、消费与输送之间的不平衡,油罐区的建造和经营费用就会增加。因此存在着使总费用(罐区建造费+罐区经营费+混油贬值损失)最小的最优循环次数。三、循环次数和罐容的优化设计在一个循环中,不输第一种油品的时间为T-t1,但该段时间内炼厂仍向首站输油。若其输量为q1H,则首站必须设置的第一种油品的储罐容量为:若管线共有s个注入站分别与相邻的炼厂相连接,在T-t1时间内第一种油不能进输油管,需要在进油点设置储罐把炼厂来油储存起来。各注入站储存第一种油品的储罐总容量应为:若管线共有r个分输站,同样各分输站需设置的储存第一种油品的储罐总容量应为:为协调各种油品供、销、运之间的不平衡,输油管道全线需设置的储罐总容量分别为:分输站:式中:D──输油管道每年的工作时间;Dp──每年输送第p种油的时间;N──循环次数。E──石油工业规定的投资年回收系数;G──单位有效容积储罐的经营费用;A──每次循环混油的贬值损失,;n──每次循环混油段的数目;ai──第i个混油段的混油贬值损失;VKH──管道终点接收混油的储罐容量,VKH=(Vh-Vs)N;Vh──在循环周期内管道终点接收的混油量;Vs──在循环周期内能够销售或与纯净油调和的混油量。上式对循环次数N求导,可求得总损失费用最小的最优循环次数Nop说明:实际上批次(循环次数)和罐容优化是很难用上述公式进行计算的。因为成品油管道是面向市场的,虽然炼油厂的生产是连续的,但市场需求和销售并不似公式中给出的那么均匀。考虑原油和成品油价格随国际油价的变化、炼厂事故及停工检修等因素,需要在管道首末站多建一些油罐以适应市场变化使企业获得效益,加之储罐需要按系列选取,所以按上面的优化方法进行计算往往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但这些数学关系可便于管理者理清一些基本规律。一般情况下是以设计输量为基础,选择一系列循环次数进行罐容、占地、混油处理等等方面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优化的循环次数。再根据设计规范确定各种油品所需的油罐容量和个数。在首末站应留有一定量的备用罐以备事故时管道正常输油。同时应考虑市场变化对末站罐容的影响。每种油品至少应设置2-3座油罐。顺序输送轻质成品油的管道,沿线不需要加热。在管内油品流速不是很高的情况下,油品在管道中输送一段距离后,管内油温将等于管道埋深处的地温。管道压降计算及泵站特性计算公式与等温管道相同。对于流速比较高的情况,必须对成品油管道沿线的摩擦温升给予关注。当输送介质为轻质油品且流速大时,温升现象明显。油品流动的水力特性与物性、温度密切相关,而温度分布又与流动特性相关。因此,在成品油管道设计、运行、管理和离线仿真中,应正确反应油品温度变化的影响,这对判断是否存在泄漏,正确跟踪顺序输送过程中的油品界面也是十分必要的。1、输油管道中油流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2、成品油管道温度变化的计算(1)计算油品通过泵站的温升,主要是泵内损失转化的热能,对于轻烃要考虑经过泵压缩而升高的油温;(2)计算油品在站间流动时的摩擦温升,管道中油流的摩擦温升是压力损失、液体的质量流量、油品粘度和密度的函数;(3)计算站间管道向环境散热的温降,这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