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学设计方案课题《散步》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借鉴举轻若重、以小见大的写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学生情况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的了解知之甚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教学重难点1.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借鉴举轻若重、以小见大的写法。2.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使命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包含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等,必须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一、导入新课:师:相信同学们和我一样,在生活中曾被许多小事感动过:平平常常的一天,收到了来自远方朋友的祝福,虽然只有淡淡的一句“你好吗”。这些虽然都是小事,但总能让人读出许多的真情。在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大家说说。请两至三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交流。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莫怀戚的《散步》,看看作者是如何把生活中最细微的小事写得让人感动的。二、诵读课文,整体感悟:1、朗读。以小组为单位,看谁读的最好,之后再示范朗读。利用多媒体,播放录音,配乐。2、思考:本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把握事件发生的六要素,快速找出散步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三、师生合作,初步发现1、师生共同探讨第一、二节。学习第一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请同学们轻轻地把这句话读一遍。(生读第一节)师:从这样一句话的表述中,你能读出作者在写这句话时含着的情感吗?自己再轻轻读一遍。师追问:这样的内容平常习惯是怎样表达的?作者这样选用词语和选择句式,你能否发现什么“特别”之处?归纳比较结果:文章选用的句式有强调的意味,突出“我”对母亲的尊敬及对一家人的爱,郑重其事地推出一个镜头。学习第二节:自主发现句式比较特殊的句子;推选用得巧的词语,体验其中蕴含的真情。句子: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词语:信服2、学生归纳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作者用心选用句式与词语,整篇文章给人一种“举轻若重”的感觉,使一件平常的生活小事显得那么不同寻常。四、自主探究,小组合作1、小组学习,圈画交流。出示要求:在前面学生自己阅读、发现的基础上,圈画后面几节文字中比较特殊的,也就是有举轻若重感觉的句式与词语,进一步探究语言。2、班级交流,共享发现。每个小组派代表把最重要的发现与全班共享,可选择一个句子或一个词语。可能有的句子:(1)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句话从小孩的嘴里出来,显得特别的天真、可爱,可让学生仿读进行品味。)(2)我的母亲老了,……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教师可不失时机地问:为什么他们都听我的?引导学生探讨)(3)这南方初春的田野,……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非常普通的景色,在作者的笔下却是那样地富有诗意,并且使它与庄重的话题“生命”联系在一起,教师可引导学生探讨“作者为什么看到这田野美丽的春景会想到生命?”“这与前文写母亲有无联系?”等问题。并让学生动笔仿写,深入理解语言美。)(4)我的母亲虽然高大……就是整个世界。(这是一句有着深刻含义,富有哲理的话,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对生活的一种使命感。在探讨中,应鼓励学生对这句话发表独特见解。)可能有的词语:太迟、总算、熬、分歧、责任的重大、委屈、水波粼粼、慢慢地、稳稳地、仔细说母亲过冬天,为什么说成“熬”?母亲和儿子两人意见不统一,为什么要用“分歧”这个这么大的词?我为什么会感到责任的重大?假设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母亲会怎样想?为什么我和妻子要慢慢地、稳稳地、仔细地背呢?等等。整个过程,利用音乐,图片,PPT,利用展台,展示各小组讨论成果,方便交流和自我评价,使文章展示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