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琵琶行》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1.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2.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教学重点:1.掌握2.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由于叙事与感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歌唱琵琶行。”时至今日,千百年过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二、教师引导学生对诗的内容作整体把握。三、串讲小序,讲前布置两个思考题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串讲后提问。1.小序有什么作用?明确: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2.小序已经简明清楚地叙述了琵琶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要写成一首诗呢?明确:写成了诗,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更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鸣。四、分析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1.“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秋夜江边送客时的环境,秋夜江边,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情感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令人顿觉秋凉袭来,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2.“别时茫茫江浸月”。叙述别时的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无不弥散着板书“浔阳江边闻琵琶”。秋瑟瑟忘归无管弦悲凉,奠下基调忽闻水上琵琶声(惊喜)惨将别不发江浸月五、第二段是“江心聆听琵琶曲”。我们知道,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我们平常只是听,要描写它十分困难,然而白居易对琵琶音乐的描写却非常成功,历来为人们所称道。1.要求学生齐读第二段,体会2.要求学生找出比喻音乐的句子,并指明形容了什么样的乐声。(下一个定语,表状态)板书:比喻句音乐大弦嘈嘈如急雨繁密(粗重)小弦切切如私语幽细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圆润间关莺语花底滑宛转流利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入微银瓶乍破水浆迸激越雄壮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四弦一声如裂帛戛然而止3.朗读这些句子,师生总结运用比喻写音乐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