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华星张钰哲是怎样发现新小行星的?他发现后做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还可以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一起解决。为了证实这一发现的准确性,张钰哲抑制住内心的激动,冒着严寒又连续观察了15个夜晚,结果,每次的观察结论都相同。他确信了自己的发现,满怀喜悦地给美国行星中心站写了一封信,报告了自己经过反复思考,他终于想起了一个最为亲切的名字—中华。张钰哲情不自禁地呼叫着:“中华星!中华星!”如今,太阳系里不仅有“中华星”,而且还有“张衡星”“祖冲之星”“北京星”“南京星”“台湾星”……讨论:假如我也发现了一颗新行星,将会为它命什么名?《国际小行星通报》为什么要把新发现的小行星命名为“张星”?张钰哲1902年生于福建闽侯,1919年考入清华堂,1923年入美国芝加哥大学,1928年发现1125号小行星,命名为“中华”;1929年获得博士学位,当年秋回国,在中央大学物理系任教;1941年入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所长。1957年应用天体力学基础理论研究了人造卫星轨道;20世纪60年代初,又进行了有关月球火箭轨道的研究。张钰哲和他的助手们一共获得8000多次小行星的成功观测,并先后发现1000多颗新的小行星,取得了可喜成绩。1986年7月21日,84岁的张钰哲在南京逝世。从1928年张钰哲发现第一颗小行星到现在“神舟七号”飞船顺利发射并安全返回,你想说些什么?你打算将来为祖国建设做点什么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