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出海融资新通道出海融资新通道创新外汇储备利用方式,实现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需要更加多元化的投资方式与途径。2013年1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对外公开表示,近年来,在做好货币政策调控和外汇管理工作的同时,不断创新外汇储备运用,支持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走出去”战略,并在外汇储备经营管理机构内,成立了外汇储备委托贷款办公室。创新运用业务是外汇储备经营管理的组成部分,相关操作均按市场化原则和条件开展,各项安排符合一般行业惯例和规则,尊重市场选择和意愿,维护并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对于具体的业务细节,国家外汇管理局并没有更多透露,但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高度重视发挥外汇市场支持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创新运用业务是外汇储备经营管理的组成部分,相关操作均按市场化原则和条件开展,各项安排符合一般行业惯例和规则,尊重市场选择和意愿,维护并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外储居首风险事实上,早在2012年6月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年报中就显示,国家外汇管理局已经成立了外汇储备委托贷款办公室,该办公室隶属于储备管理司(中央外汇业务中心)。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开展委托贷款工作以来,通过调节外汇市场资金供求,为我国金融机构及外汇市场参与主体扩大对外经贸往来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和融资环境,较好地促进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扩大了外汇储备投资范围与领域,进一步促进了多元化经营管理。同时,始终把防范风险放在首位,实现了外汇储备保值增值。另一则消息,则是几年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已经通过与政策性银行合作,将外汇储备以委托贷款的形式发放给需要外汇贷款的企业,但外汇储备委托贷款办公室具体与哪些银行进行合作,向企业发放外汇贷款的标准是什么,并未向媒体公布。据《新京报》报道,此次国家外汇管理局对外投资采取的是“委托贷款”的形式,具体由外管局提供资金,委托国家开发银行向指定的贷款对象发放贷款,由国家开发银行确定贷款利率、期限、金额,其风险一般由资金提供方也就是外局自行承担,主要贷款对象是“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最新统计,2012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2138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1173亿美元,国际储备资产增加965亿美元。截至2012年底,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31万亿美元,跃居全球首位。一旦汇率发生大幅波动,将带来极大的金融风险。目前,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主要投资于国外安全性高、流动性强和收益稳定的证券资产。创新外汇储备利用方式,实现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需要更加多元化的投资方式和投资途径。融资新渠道与政府层面越来越多的外汇储备保值压力形成比照的是,2012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同比增长30%,“走出去”也成为新十年的财经热门词汇。新的十年,无论从人均GDP体量还是从经济发展总量看,专家预计中国对外投资容量有望突破万亿美元,中国企业走向海外的现实需求越发显著。但由于我国的外汇管制,企业获得外汇需要经过层层审批。商务部国际贸易研究院副研究员周密告诉本刊记者:“以往的正常流程应该是企业有外汇需求时,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获得批准之后,才可以到外管局去购汇,再拿着外汇去投资。这不是一种贷款的形式,是企业的钱去换国家外汇管理局的钱。”致力于企业海外投资的赛领资本副总裁郑红告诉记者,事实上,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身份问题遭遇国外并购审批、融资的困境,从而导致出海失利,造成巨额经济损失甚至是国有资产流失,需要有一些专门的投贷基金和机构帮助这些企业顺利实现出海计划。对此,FX168财经集团高级分析师、央视特约财经评论员许亚鑫表示认同,“这几年我们一直在谈‘走出去’,但是‘走出去’的过程中企业遇到很多困难,例如中国铝业收购力拓的时候,必和必拓出手阻挠,中海油去美国收购某一油田公司,后来美国政府认为这威胁到国家安全,不予批准。我们中投和其他很多国有大型企业跑到澳洲、加拿大、美国去发展,往往会遭遇市场准入的困境。”许亚鑫告诉本刊记者,“国家外汇管理局成立委托贷款办公室是外汇市场走向开放的标志性事件中的一个环节,也推动了对外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即意味着未来政策层面的海外支持将不仅仅局限于大型国有企业,还有更多的有海外投资需求的民营企业。主体多元化既可以视为外汇放松管制的信号之一,也是我国民间经济活动对外扩张的需求显现。由于外汇委托贷款的细则和条件均没有出台,“走出去”的企业将可能享受贷款融资的额度、期限以及多大程度的优惠目前还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现有外汇管理体制下,对于外汇需求量大的企业,外管局的外储委托贷款可以为企业提供一定额度和程序上的便利。周密向本刊记者表示,“传统企业‘走出去’投融资的方式主要两种,一是上市公司通过股票融资或债券融资,很多企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是两种混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