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通过对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对劳动法相关制度有一定了解,掌握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解除和终止等有关规定及由此引发的劳动争议的解决,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将来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先导案例]第一节劳动法概述(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三、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第二节劳动合同(二)劳动合同的特征二、劳动合同的分类劳动合同的内容包括法定内容和约定内容。法定内容包括下列条款:1.劳动合同期限。2.工作内容。3.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4.劳动报酬。5.劳动纪律。6.劳动合同的终止条件。7.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约定内容即当事人双方协商约定的条款。①试用期条款。《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②保密条款。《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但约定内容不得与法定内容相抵触,也不得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法》规定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的情形(P243)(一)劳动合同订立的条件1.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的条件所谓用人单位,即法律允许招用和使用劳动力的组织。这些组织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还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注意:非法人资格的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应当对用人单位的财务状况,有无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等进行考察。2.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条件(1)年龄条件:指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必须达到合法的劳动年龄。我国《劳动法》第五十八条第二款规定:“未成年工是指年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劳动者。”这表明年满十八周岁的劳动者达到了订立劳动合同的条件;年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劳动者依照《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在劳动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关系不违背有关法律、法规前提下订立劳动合同。(2)劳动能力的条件:指劳动者凭借自己的智力或体力完成某项工作的能力。各类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差别很大,脑力劳动者的劳动能力与体力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成年工与未成年工的劳动能力,男性劳动者与女性劳动者的劳动能力都是有区别的,订立劳动合同时应根据合同的内容,分别与有相应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订立,这样才能保证劳动合同的正确履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社会救济解决,不存在订立劳动合同的问题。五、劳动合同的变更六、劳动合同的解除第四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3、劳动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主要为《劳动合同法》的如下规定: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除此之外,劳动者应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三)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是指因解除劳动合同而由用人单位给予劳动者的一次性经济补偿金。(四)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赔偿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赔偿是对当用人单位违反我国劳动法律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的一种惩罚性赔偿。第三节集体合同(二)、集体合同的意义1、集体合同可以弥补劳动立法的不足2、集体合同可以弥补劳动合同的不足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案例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不能低于集体合同三、集体合同的订立补充:劳务派遣和非全日制用工二、劳务派遣的主体及各方权利义务第四节工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我国法律规定工资的分配原则如下:(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原则;(2)同工同酬原则;(3)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原则;(4)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5)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原则;(6)用人单位自主分配原则。(二)、最低工资制度(三)工资的支付二、工作时间三、休息休假第五节劳动保护与职业培训二、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小资料三、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四、职业培训第六节劳动争议处理二、劳动争议的处理机构三、劳动争议处理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