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PAGE31页共NUMPAGES31页第PAGE\*MERGEFORMAT31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31页中国当前经济稳增长的重点应当放在哪里?魏杰施戍杰2013-1-3014:42:18来源:《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9期【内容提要】中国经济正面临越来越大的下行压力,其根源在于原有增长方式已难以持续。稳增长,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依靠成本优势转向技术创新,从出口导向转向内需拉动,从政府主导转向以市场经济为基础。而转方式又必须调整经济结构。从需求结构、分配结构、产业结构到增长的动力结构,调结构的关键在于扩大市场的主导作用、减少政府作用范围。这要求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必须在理论、法律、产权制度三个层次深化改革。【关键词】稳增长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改革从2011年第一季度至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不断放缓,下行压力明显加大。稳增长成为宏观调控政策的重心。各地方政府也迅速响应中央,批项目、保投资成为其主要举措。但需求管理的“救市”已难灵验,稳增长的重点应在于对经济的深度调整。一、稳增长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需求管理一直是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方式。依据凯恩斯的分析,总需求由私人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与商品出口共同构成。四者加总即为国民生产总值。基于总需求的凯恩斯式宏观调控,就是当四大因素中的某一项出现下滑,便刺激其他几项因素,通过后者扩张弥补前者的减少。改革开放之初,消费一度是拉动经济的主要推动力;20世纪90年代,投资超过消费,并在应对1997年金融危机中凸显政府投资的重要;2001年至2008年,出口增长强劲,又跃过消费和投资;而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我国出口快速下滑,规模巨大的四万亿政府投资成为平衡经济的主要手段。从消费拉动、投资推动、出口支撑、再回到投资推动,构成我国需求管理的主要轨迹。当经济再次出现下滑危机,想方设法扩张总需求几近成为思维惯性。由于全球经济尚在低谷、消费支出难以快速增加、私人投资又缺乏相应的动力与能力,稳投资,尤其是扩大政府投资,遂成为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第一选择。但当前,先融资再投资的常态化思路已难以为继。因为,在货币超发与债务过重的双重制约下,调控总需求的两大手段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实施空间较小。一方面,当前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占实际财富GDP的比重畸高,达到190%,远远超过美日等发达国家与新兴发展中国家。若仍采取货币手段,增加货币供给刺激投资需求,不仅收效有限且风险巨大。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债务规模快速上升。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2010年中央财政债务余额已达67548.11亿元。而2011年审计署第35号公告则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174.91亿。两者加总,占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401202亿元的43.55%,已接近经济学认定的60%警戒线。渣打银行更发布研究报告认为,如果考虑审计署未计入的债务,中国政府债务规模在2010年底达到28万亿人民币,约占GDP的71%。故仍以政府投资拉动总需求极易引发经济体的内在矛盾。稳增长,必须要探究,五个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率持续下滑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若简单沿用传统的需求管理策略,只会掩盖矛盾、推迟危机,不仅难收其效,还将导致深层次经济问题的累积与集中爆发。本轮宏观经济波动乃2008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的延续,它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因外部环境剧烈转变的触发,加速演变的结果。当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长期快速扩张的商品出口,因全球金融危机突然下滑,中国依靠巨幅增加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避免了经济大幅滑坡。但这一措施,未能触碰造成经济下行压力的内在根源,还带来大量后续问题,包括腐败、资源利用低效、民营企业处境艰难等。当前,如若继续依赖对短期投资需求的刺激而忽视长远经济优化,可能会埋下更为严重的隐患。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持续下滑的深层原因,在于推动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生产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原有增长方式不可持续,必须转型。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求调整经济结构,后者则需要进一步深入改革。转方式、调结构、深改革正是供给管理的主要内容。廉价劳动力、强有力的外需与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传统动因。这也形成了经济增长的三项重要特征:劳动收入比重偏低、出口导向与政府投资推动,而三者之间存在关联。正是由于用工成本低与基础设施投资的正外部性,使我国出口商品具备竞争力,从而挤入全球分工体系。相应地,居民收入低,也导致终端消费的内需不足,大量商品转向出口。这样一种增长方式在中国过去二十余年的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期的低工资成为吸引外资、建立本国出口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广阔的世界市场引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