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鱼游到纸上说课稿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鱼游到纸上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鱼游到纸上说课稿1一、说教材分析《鱼游到了纸上》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以聋哑青年“特别”的举止为主要线索,随着“我”对他的认识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课文在写法上有两个特点,一是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神态、动作刻画传神;二是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很有启发性,令人回味无穷。二、说学情分析《鱼游到了纸上》是第七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教学本组课文,单元导语中明确要求: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学习本篇课文,要让学生从青年人做事勤奋、精神专注中受到感染,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并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体会,掌握方法,积累语言,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因此训练点应放在: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启发学生理解文章说明的道理。三、说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描写青年看鱼、画鱼的句子,感悟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3、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先游到了心里”的关系。4、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四、说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五、说教法、学法教法: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我采用“表达感受—想象叙述—感情朗读”的方法进行教学。想象说话,是培养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的有效方法。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学懂课文,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本册教材编写《说明》中指出:“特别要重视朗读的指导,教学时应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并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我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按以上精神让学生在理解中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设计意图:几种方法交替使用,不断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点,使学生在课堂始终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浓厚的学习兴趣。)学法: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划一划,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划”划文中的重点词句,“说”自己的感受,“读”文中的重点词句,“写”学习作者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写写小练笔,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动笔,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六、说教学过程:本课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解决字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青年在外貌、看鱼、画鱼、身份、语言方面的特别;对青年的初步印象等。下面我主要说的是第二课时,分五个环节进行。文章先写看鱼然后写画鱼,我有意将两部分颠倒顺序先体会画鱼再理解看鱼,让学生带着“鱼游到了纸上”的疑问去体会“先游到了心理”。(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先谈话交流: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初步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画鱼的青年,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课。(板书课题:鱼画到了纸上)学生看到我板书的课题会哗然:老师,您写错了,是鱼游到了纸上!不是画到了纸上!我故作惊愕:不会吧,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设计意图:通过一个小情景,引起学生的争论,大家各持己见,过渡到下一环节。)(二)、品“画鱼”,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同学们,鱼究竟能不能游到纸上呢?让我们认真读完课文之后再下结论。阅读后同学说出:“鱼能游到纸上”,因为课文中的青年画的太逼真了,给人的感觉就像鱼真的.游到了纸上一样。(板书:游)接下来请同学快速浏览全文,画出青年画鱼的词句,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谈感受时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青年画鱼时的认真和画技高超。根据学生谈感受的情况相机解释“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再结合分别用工笔和速写画的鱼图让学生进行分辨,真切的感受两种画法的区别,为感知青年精湛的画技做铺垫。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一丝不苟”,并用造句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抓住“一丝不苟”、“细致”、“很快的”“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等关键词感受青年画鱼认真细致、技艺高超,进而理解“鱼游到了纸上”。结合以上感受,想象青年画的鱼会有哪些动态,想象当时周围的人会如何赞叹青年的画。主要从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去想。(设计意图: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青年画技高超,体会“鱼游到了纸上”,也为之后的小练笔做铺垫。)感情朗读,采用男女分读、配阅读、老师泛读等形式。比如,让女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