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PAGE10页共NUMPAGES10页第PAGE\*MERGEFORMAT10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10页贵阳市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调查目的:通过了解房地产宏观市场,微观市场,区域市场情况,分析目前贵阳市房地产现状及未来走势。第一部分,宏观市场中国房地产业=1\*GB4㈠、中国城市化建设与房地产;房地产业是我国新的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速度在不断加快。改革开放30年中,中国的城市化率以年均1%的速度增长。至201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为47.5%。“十二五”规划提出,至2015年,中国城市化率要超过50%,这意味着届时中国将有超过一半人口将要在城市生活。房地产业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城市化建设必将拉动房地产业的发展,城市化的发展必然会增加房地产的刚性需求。=2\*GB4㈡、中国经济与房地产业;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近39.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国民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房地产业作为我国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作出了贡献。房地产业是一个复合型的产业,房地产业的发展影响周边几十种产业的发展。2010年房地产业总体发展带来的经济增长大约占可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9%左右,由此可见房地产业的发展与中国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中国房地产现状针对部分地区房价过快增长及房价过高,2010年到2011年期间,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措施,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其中包括土地、金融、税收等多种调控手段。调控政策指向大都是抑制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投机行为以及部分房价涨幅过快的一线城市。从2010年开始国家相继出台了“限购令”,新“国十条”等房地产调控细则,主要内容包括:①、采取坚决的措施,遏制房价过快上涨;②、建立考核问责机制,对稳定房价、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不力,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要追究责任;③、实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④、对定价过高、涨幅过快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重点清算和稽查;⑤、增加居住用地有效供应,抑制居住用地出让价格非理性上涨;⑥、调整住房供应结构,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地区,要大幅度增加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供应;⑦、确保完成2010年建设保障性住房300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280万套的工作任务;⑧、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购地和融资的监管;⑨、加大交易秩序监管力度;⑩、完善房地产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等等。由上政策细则可见,国家将政策由此前的支持转向抑制投机,主要控制投资,投机性需求,以及由于非刚性需求所带来的不合理涨价等,通过国家政策干预使中国房地产走向理性化,规范化。从长远来看,国家的干预是有助于中国房地产长期健康的发展的。第二部分,微观市场一、贵阳市行政区位概况及经济指标①、行政区位概况:贵阳是中国贵州省省会。位于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中部,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是贵州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中心和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工业基地及商贸旅游服务中心,被誉为“高原明珠”。贵阳市辖七区一市三县,市域总面积8034平方公里,市区面积2403平方公里。包括云岩区、南明区、小河区、金阳新区、白云区、乌当区、花溪区以及清镇市,修文县、开阳县、息烽县。截止2009年底人口约396万,是贵州省第一大城市。贵阳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贵阳拥有以“山奇、水秀、石美、洞异”为特点的喀斯特自然景观和人文旅游资源。全市现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4A级旅游区6个,国家3A级旅游区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8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5个。此外,还有一大批市县级风景名胜区和奇异神秘的民俗风情。②、经济指标:2010年,贵阳GDP达到1121.82亿元,同比增长14.3%,比全国高4个百分点,比全省高1.5个百分点。特别提出的是居住类价格上涨2.6%。二、贵阳房地产市场贵阳作为贵州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中心,市域总面积8034平方公里,市区面积2403平方公里,人口约396万,是贵州省第一大城市。2011年2月11日,贵阳市政府响应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了相应的限购令,主要内容包括:①、明确新建住房价格增长控制目标,规定2011年贵阳市新建住房价格增幅不高于去年全国平均水平;②、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③、强化住房用地供应管理,增加土地有效供应,优先保证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年度供应量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④、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