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不作为侵权责任立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侵权现象也随之增加。网络侵权不仅涉及到个人隐私、商业机密等合法权益,也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了伤害。为了保护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正常秩序,不作为侵权责任作为一种新型的责任形态应运而生。不作为侵权责任是指在有法定义务、有能力行使义务而不履行,致使他人权益受到损害时可以追究其侵权责任的责任形态。与行为侵权相比,不作为侵权的表现形式更为隐蔽和模糊,给侵权责任的认定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目前我国法律未对不作为侵权责任作出明确规定,因此本研究拟探讨不作为侵权责任的法律立法问题,为完善我国侵权法制提供借鉴意义。二、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本研究拟从下述几个方面对不作为侵权责任进行研究:1.不作为侵权责任的基本理论和特征,梳理不作为侵权的定义、构成要件等基本概念。2.国内外不作为侵权责任的立法情况,通过比较研究不同国家、地区的不作为侵权责任制度,借鉴其经验,为我国的不作为侵权责任立法提供参考。3.构建我国不作为侵权责任的立法框架,深入研究如何将不作为侵权责任体系化,构建该责任的构成、适用范围、责任主体、举证责任等具体内容。4.对不作为侵权责任的适用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如何确定不作为侵权责任的适用条件,探讨不作为侵权责任与其他责任形态的关系等问题。本研究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文献法、比较法、分析法、归纳法、演绎法等。三、研究预期结果本研究的预期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对国内外不作为侵权责任立法的比较研究,掌握不同国家、地区的不作为侵权责任制度的基本特征和运作机制,为我国不作为侵权责任的立法提供借鉴。2.分析不作为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并探索该责任的适用原则和实施路径。3.探讨不作为侵权责任与其他责任形态的关系等问题,提出具有借鉴意义的建议和建议。4.在完善我国侵权法制的同时,为不作为侵权责任的认定提供参考依据。四、论文结构及进度安排本研究拟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绪论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2.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3.研究预期结果第二章不作为侵权责任的基本理论和特征1.不作为侵权的概念及表现形式2.不作为侵权的构成要件3.不作为侵权的基本特征第三章国内外不作为侵权责任的立法情况研究1.国内不作为侵权责任的发展历程2.国外不作为侵权责任的立法现状3.不同国家、地区不作为侵权责任制度的比较研究第四章构建我国不作为侵权责任的立法框架1.不作为侵权责任的构成2.不作为侵权责任的适用范围3.不作为侵权责任的责任主体4.不作为侵权责任的举证责任第五章不作为侵权责任的适用问题探讨1.确定不作为侵权责任的适用条件2.不作为侵权责任与其他责任形态的关系第六章结论与建议1.论文主要结论2.立法建议及展望本研究预计在两年内完成,具体进度安排如下:第一年:文献调研、研究设计、理论探讨。第二年:实证研究、数据分析、论文撰写及修改。五、参考文献[1]王泽华.不作为侵权责任制度的构建[J].中国法学,2005(5):34-43.[2]高志勇.不作为侵权行为的研究:榜样法的思考[J].法商研究,2013(3):78-83.[3]钟伟欧.``不作为''侵权行为构成问题探析[J].现代法学,2015(5):24-31.[4]谭艳梅.灾害救援中的``不作为''侵权行为认定[J].浙江社会科学,2017(11):61-68.[5]何江涛.不作为侵权责任制度构建探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13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