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期中质量监测试卷九年级历史一、选择题1.制作年代标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④处应该是A.夏朝建立B.商汤灭夏C.武王伐纣D.东周建立【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周的时间是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因此④是东周,D正确;①是夏朝的建立时间,A排除;②是商朝的建立时间,B排除;③是西周的建立时间,C排除。故选D。2.《全球通史》中描述:“新皇帝废除此前的王国和诸侯,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是指推行哪一制度?()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世袭制【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皇帝”指秦始皇,“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即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的长官称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各级官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这一制度即为郡县制,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B。3.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地区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许多来自古代中原地区的丝织品,请判断新疆地区使用中原丝织品,最早可能是在()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的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使得丝绸之路得以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往来,古代的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运往西域(即今天的新疆)。B项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新疆”“丝织品”,新疆在古代成为西域,由此可以联想到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最早开辟是在西汉时期,即可做出正确选择。4.观察下图“北魏帝王出御图”。出现图中这一场景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少数民族内迁B.穿汉服显示贵族身份C.北魏统一黄河流域D.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图片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他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其改革措施主要包括:说汉语、禁胡服、通婚姻、改姓氏、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图片体现了孝文帝改革中穿汉服的措施,D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内容图片不能体现,排除;故选D。5.与下列提示信息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的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时期,为了更好的选拔人才,实行考试的方式,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随后成为历朝选拔人才做官的主要标准,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6.“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反映的经济现象是A.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B.西野出现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C.江南经济繁荣,出现了玉米、花生等经济作物D.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两宋时期,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加上自然条件的便利,南方农业生产发展逐渐超过北方。“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反映的经济现象是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国家的赋税收入主要依靠南方,故D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西野出现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江南经济繁荣,出现了玉米、花生等经济作物,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7.某学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各项中,符合该主题的有()①废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地方设“三司”②设置厂卫特务机构③八股取士④创三省六部制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为加强专制统治,在政治上,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地方设立“三司”;在监察上,设立厂卫特务机构,监察官民;在文化上,实行八股取士等文化专制政策;所以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D;隋朝时期创立三省六部制,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C。8.在面对与外国的贸易纠纷时,乾隆采取的政策是缩减通商口岸,由多口通商变为一口通商并受到行商制度和海关制度的严格限制。这说明乾隆()A.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加强了君主集权C.实行“闭关锁国”政策D.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在对上关系上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对外交往。因此乾隆采取的政策是缩减通商口岸,由多口通商变为一口通商并受到行商制度和海关制度的严格限制。选项C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