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地质灾害工作报告9篇地质灾害报告篇一一、工程概况1、镇村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位于镇村,建设施工单位市蜀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该工程的建设是通过竞争性谈判方式于20xx年10月30日确定。其中地质灾害避险场所建筑面积333m2(含装修、水电安装、场地硬化等);村阵地建设110.57m2,共计总建筑面积443.57㎡,总投资45万元,工程于20xx年11月1日动工建设,于20xx年3月30日完成全部工程。2、镇中学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地位于镇村、距镇场镇方向800m的宜飞路旁。该场地分三部分:一是将中学的操场进行平整、扩宽、硬化建成约3000m2的露天地质灾害避险场地;二是利用中学办公楼前1000m2的敞坝作货物临时存放地和通道;三是利用中学教室20间(1200m2)作安置房。本次投资5万元(操场进行平整、扩宽、硬化4万元,付学校补助1万元),工程已于20xx年3月30日完成。二、组织形式根据工程建设需要,我镇采取竞争性谈判的方式确定施工单位,经过合法谈判,最终确定工程施工单位为蜀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由镇政府与施工方签订了施工合同。在工程开工建设后,我镇成立了由镇安全生产办公室、规划建设办公室、西郊国土资源所人员为成员的镇村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工作小组,负责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安全、质量和进度管理。三、工程质量安全情况自村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建设项目启动以来,我镇始终坚持把工程质量和安全摆在首要位置。严把材料质量关、施工安全关,依法操作,规范实施。不断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工作组定期不定期的开展现场督查工作,要求施工单位切实增强质量、安全意识,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完善安全防范措施,在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工程实施。我们也加大了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的管理力度,按照功能区划分,设置有应急供水、应急供电设施;应急医疗、应急指挥部;应急老、幼、病等安置房;应急物资仓库、厨房、食堂等设施。进一步加强应急设备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从而保障了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平时功能运转和应急期的使用,提高我镇综合防御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的能力,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服务。四、资金使用情况镇村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包括村阵地建设)及镇中学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地全部工程的资金使用情况,均做到专款专用,封闭运转,严格按区对项目配套资金按工程进度拨款、镇财政统一支付的要求落实,没有任何挪作他用的情况,该工程项目资金的使用均按照相关规定和流程进行,无任何违规违法行为。五、存在问题及建议镇村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及中学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地的建设,是将两个项目资金和村阵地建设、中学操场建设资金合并使用,场所和场地建设已顺利完工,尽管在建设中本着科学规划、励行节约、有效配置、充分发挥有限资金作用的原则,但因建设项目多,涉及范围广,建设工期长,原材料价格及人工工资上涨等因素,以致于场所和场地存在以下问题:1、地质灾害避险场所的公厕、垃圾处理池、院坝硬化和绿化等附属工程未建设,缺乏相关配套设备设施,建议追加10万元资金予以完善。2、场所和场地的相关设备设施应该定期维护,建议落实专款进行维护管理。地质灾害报告篇二为了加强我乡防汛抗旱和地质灾害防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始终坚持做好防汛抗旱、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各项防灾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相关规定,我乡高度重视,迅速成产了以党委副书记为组长的排查小组对辖区内28个地质灾害点进行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1、全面排查,掌握全乡地质灾害现状。经排查,发现部分监测点“地质灾害避险路线牌”有损坏或遗失,已上报国土局,尽快补好缺损的地灾避险路线牌;2、强化宣传,发挥群测群防体系功能。再次向地质灾害点群众宣传避险常识,再次提醒避险路线牌关系群众生命安全切勿损坏或移走,应加以保护;3、强化监测员职业培训,要求每天坚持至少三查看,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对发生的。地质灾害险情,在应急处置的同时,按照《新添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及时上报乡政府;4、在4月1日前完成张贴“两卡”,各个地灾点分别进行地质灾害应急演练;5、进行应急民兵、巡逻人员在应对防汛抗旱方面的专业培训;6、防汛抗旱物资准备到位。下一步我乡将一如既往将防汛抗旱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坚持预防为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地质灾害报告篇三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检查的通知》(国土资函〔20xx〕504号),市国土资源局《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检查的通知〉的通知》(市国土资函〔20xx〕94号)和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切实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相关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