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工作计划工作计划(经典)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来为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计划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计划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工作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与目标以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水平,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构建和完善学校新课程体系,立足实际,加强教研工作力度,确保教研工作有章可循,循序渐进,每学科有校级优质课、校级优秀论文、校级教学能手。二、主要工作要点(一)抓好开学初教研工作1、认真制定教研工作计划;2、加强集体备课: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及时反馈上学年教学常规检查情况,提出本学年教学常规要求和教研组、备课组工作计划;3、根据学校要求,教研工作由各教研组长负责。教科研室负责指导、督促、落实、考核全校教研工作。4、着重开展好高效课堂的整体推进。(二)抓好新进教师培训工作1、开学初各备课组长对新教师的备课、授课等教学常规要求给予指导,保证新教师开学初正常教学;2、第四周开始进行新教师汇报课,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负责具体指导与落实;(三)切实开展好四个一、四优和教学能手评先工作。1、继续抓好四个一(一堂好课,一篇好教案,一篇好论文,一个好课件)和四优(优质课,优秀教案,优秀论文,优秀课件)评选;2、认真做好教学能手评选工作。(四)抓好新课程方案的实施1、组织参加过省、市级培训的老师对本备课组其他成员进行培训。加强新教材教法研究,鼓励各备课组成员相互听课,相互探讨,共同提高;2、切实上好电教课,全期每人电教课节数不少于五课时。鼓励教师自制课件,积极探索整合、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的途径。(五)抓好课题研究、组织好相关活动1、反馈上学期课题研究和教改实验情况、各教研组要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制定措施,寻求发展;2、语文教研组要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作为课题,大力开展演讲比赛、作文竞赛、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等活动。英语教研组要以提高学生口语和听力水平为目标,开展活动。其它教研组也要结合学科实际开展活动,并作好相关记载。(六)抓好教研阵地建设,办好《百草园》期刊。三、具体措施(一)加强各教研组建设,规范教研组活动制度,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1、严格规范教研组活动管理制度。2、教研组必须担负起组织本学科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教学业务管理等职能部门的作用。3、加强教研组、备课组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教学常规工作的落实,教研组必须制定学期工作计划。4、坚持每周一次集体备课、定期召开教研组长会,主要内容是教学研究、上周工作回顾和下周工作安排、布置学校教学工作任务、及时通报各学科教学情况和教学质量分析。5、坚持和落实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做到时间、地点、内容、主讲人四落实,并做好会议记录。6、教研处主任负责指导各教研组开展活动,教研组长要经常参加各备课组活动,并帮助解决教研中的疑难问题。(二)评价依据学校只有严格的过程管理,才能保证教研活动有序地运行,才能保证教研活动按规律办事,才能保证教研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科研室将从以下方面考核各教研组工作实绩:①教研组工作计划;②备课组教学进度安排;③教研组活动安排及实施方案;④教研组、备课组活动记录本;⑤教师授课教案与听课记录本;⑥教研组组织活动开展情况及效果;⑦教研组、备课组学期总结;⑧教研成果即四个一、四优、教学能手评选。工作计划篇2一、指导思想20xx年全县妇幼卫生工作继续贯彻落实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保健与临床相结合,充分履行保健公共卫生职能,加强基层督导,狠抓降消项目工作存在的不足,拓展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巩固爱婴医院成果,加强托幼机构管理,启动妇女健康行动,积极开展二级优秀保健院创建,全面完成妇幼卫生目标任务。二、主要生命指标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5/十万以内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3‰以内全县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15‰以内全县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控制在1‰以内三、主要服务指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农村达85%以上,城镇达95%以上2、儿童系统管理率达60%3、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5%以上;高危孕产妇筛查率达100%;高危孕产妇管理率100%4、剖宫产率县级医疗保健机构控制在40%以内,乡镇控制在25%以内5、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hiv检测率达95%,其中hiv早孕检测率达80%6、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全县铺开,筛查率达90%7、妇女病普查率60%,普治率90%8、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率达到100%四、主要工作措施加强领导,加强基层督导,强化乡村保健网络职责。一是妇幼保健工作是大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公益性,将妇幼卫生工作纳入重要工作内容,明确责任,任务落实到人,实行目标管理、量化管理。二是进一步加强完善保健网络建设。每个级镇要稳定1-2人专职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