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第PAGE\*MERGEFORMAT6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6页老师字词教学艺术分析河南漯河是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东汉人许慎的故里,我校就是以许慎命名的许慎小学,“弘扬许慎精神,传承汉字文化”是我校的重要办学特色之一。为了加强专家的引领,2022年,我们专门聘请南宁师范大学教授、全国著名字理教学研究专家黄亢美老师在我校成立了“黄亢美字理教学工作室”。三年多来,在黄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校在汉字文化以及字理教学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拓展和提升,特别是黄老师多次的示范课和讲学使我校全体师生以及家长都受益良多。近期,我反复品味黄老师的一些经典课例,从中受到很多启发,特将我的感受与大家分享。一、有滋有味识“雷雨”《雷雨》这篇课文描写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情景。黄亢美老师的引题方式真是别具一格———师:(板书并齐读课题)见过雷雨吗?打雷的声音是怎样的?(教师让学生握拳捶桌模拟雷鸣,学生根据教师的手势时轻时重,时缓时急,一时间雷声阵阵,急缓交替。)师:这就是雷鸣。(出示“雷”的金文“”)这是古代金文的“雷”字,上面是“雨”,下面中间是闪电,四个“⊕”表示炸雷连续响起,后来笔画减省,四个炸雷“⊕”只留下一个,而且变成“田”形了。师:“雷”字本身就是由“雨”和“⊕”(雷)组成的,如果光打雷不下雨那就不叫“雷雨”了。雨声又是怎样的呢?(教师让学生手捏一张纸,随着教师的手势时急时缓地摇晃,顿时“雨声”时而飒飒作响,时而淅淅沥沥。学生进入情境,兴致盎然。)师:又打雷又下雨才是真正的“雷雨”,下面男同学扮演“雷神”,女同学扮演“雨神”,注意观看老师的左右手势,来一场雷声鸣响、大雨滂沱的“雷雨”!(学生根据教师的手势演绎,顿时雷声雨声交加响起。)师:这就是“雷雨”。下雷雨时常常会伴有风,风一吹雨滴会是怎样的形状呢?(师板书表示雨滴的“”和“、”,让学生说说在风吹时雨滴的形态是垂直的还是斜形的。“雷”是本课要写的生字,教师即时要求学生书写“雷雨”两字,特别提示风吹雨斜,所以表示雨点的四个点要向右下斜。教师还要求写完后同桌互相检查,看看同桌写的“雷雨”两字表示雨滴的四点是不是斜的,打雷下雨常伴有风哟!一会儿,就传来一些同学“他写的‘雷雨’没有‘风’”的话语声,听课的老师们也会心地笑了。)黄老师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把课题理解、汉字解析以及生字书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字词。而后在讲读后面描写下雨和雷声的句子时还设计了如下板书方式:黄老师采用这种字体大小渐变的板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对低年级学生而言,这样的朗读指导真是形象直观,效果显著,体现出黄老师对教育教学的真心和用心!二、聚焦音义解“离离”一些汉字的字理古今不变,教学这些字进行字理解析自然是非常有效的。但由于汉字的演化和简化,一些字的形义变化太大,如果生搬硬套地讲字理反而会造成负干扰。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中“离离原上草”的“离离”一词十分抽象,“离”的字理多有歧说,与现代字义关系不密切,与表示草茂盛义更是相去甚远。怎样教学这些假借字才便于学生识记呢?黄老师下面的教学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师:“离离”读音lílí,下面老师念几个表示颜色的字,你们听听哪个字的读音最接近“离离”。“红”———(学生摇头)“蓝”———(学生摇头)“紫”———(学生摇头)“绿”———(学生点头)师:是啊,读到“离离”就可以联想到近音词“绿绿”。师:(出示小草图片)我们再看这葱绿浓密的小草,草叶交叉,相互挨挤;再看“离”的字形,笔画多,不规整,一些笔画还相互交叉。看到“离”字的笔画让你联想到小草的什么样子?生:(有所悟)看到“离”字的笔画我仿佛看到小草叶子交叉,长得很茂密。师:读到“离离”的读音就联想到———生:小草绿绿的颜色。师:看到笔画交叉的“离”字就联想到———生:小草茂密的叶子。师:所以,“离离原上草”就是指原野上的草长得———生:绿绿的,又多又密。师:用一个两字词来说就是———生:茂盛。在这一环节中,黄老师巧妙地引导学生通过“离”与近音字“绿”联想到草色,通过“离”的字形与茂密草叶的比照联想到草形,由此推想到“离离原上草”就是原野上的草长得非常茂盛。一个非常抽象的假借字却教得如此的生动形象。在讲解“野火烧不尽”的“尽”字时也是别具一格。“尽”的繁体为“盡”,古文字像手持刷把正在清洗一个空的器皿。现在的“尽”属于草书楷化的简化字,已经理据退化,毫无字理可言。黄老师在教“尽”字时先出示篆体的“”,讲解其字源后说道:“今天的简化字‘尽’可以怎样识记它呢?”他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识记方法,然后引导学生也可以这样识记:把“尽”倒过来成“”,灵活想象这是一个大开口的筐子,正把东西(゛)往里装呢;再把这装着东西的大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