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传统继承与创新作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传统继承与创新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传统继承与创新作文1一个人送儿子去学艺,交代说:“要好好向老师学习。老师咋做你咋做。”儿子到老师那里以后,老师站他站,老师坐他坐,老师说什么他说什么。后来,老师吃面条呛了一下,一根面条从鼻孔里出来了。他无奈地说:“老师,你这一招真高,我真的学不了。”这是一个讽刺机械模仿、生搬硬套的幽默故事。历史上这样的例子还真不少,特别让人扼腕叹息的是多次上演的火牛阵。火牛阵的专利发明人是战国末年的齐国人田单。燕昭王时,燕将乐毅破齐,田单坚守即墨(今山东平度西南)。周赧王三十六年(前279),燕惠王即位。田单施反间计,挑拨燕惠王与乐毅的关系,燕惠王信以为然,便派草包将军骑劫代替良将乐毅,燕军的士气陡然下降。接着,田单又向燕军诈降,使燕军麻痹、懈怠。做了一系列的铺垫后,田单于夜间用牛千余头,牛角上缚上兵刃,尾上缚苇灌油,以火点燃,冲向燕军,并以5000勇士随后冲杀,燕军大败,燕将骑劫被杀,田单乘胜连克七十余城。田单的火牛阵很受后世推崇。唐朝的王玄策还曾经成功复制过田单的火牛阵。唐贞观二十一年(647),唐太宗命王玄策为正使、蒋师仁为副使,一行30人出使西域。但此时印度发生了政变。篡位的新王阿罗顺那派2000人马半路伏击唐使,王玄策、蒋师仁被擒。后来,王玄策、蒋师仁寻机逃脱,北上渡过甘第斯河和辛都斯坦平原来到了尼泊尔,以吐蕃王松赞干布的名义,向尼泊尔借得7000骑兵,同时还檄召临近的各大唐藩属国出兵,外加松赞干布派来的1200名精锐骑兵,人马总数接近一万。王玄策自命为总管,带兵直扑印度。在北印度茶博和罗城外,王玄策采用“火牛阵”一举击溃印度数万象军。之后,王玄策乘势攻入中印度,活捉了阿罗顺那,中印度灭亡,东印度接着也臣服大唐。王玄策的火牛阵之所以成功,在于他对田单火牛阵法的活学活用,师古而不泥古。因为古印度人并不知道中国历史上田单的火牛阵,且敌我双方都以动物对阵,王玄策在牛尾点火,火牛冲入象阵,象群自然败走。但不成功的火牛阵例子更多。唐至德元年(756),为了击败安史叛军,宰相房琯向唐肃宗献计:征用2000头壮牛,驾着战车,在牛尾处悬挂鞭炮,炮响牛奔,企图以火牛阵击溃叛军。怎奈牛车奔向叛军时,叛军一阵擂鼓呐喊,群牛畏惧,反而掉头回奔。唐军一时猝不及防,死伤过半,大败而退。火牛阵没有烧死敌人,反而把自己烧得焦头烂额。南宋绍兴元年(1131),秀州(治所在今浙江嘉兴)邵青聚众起事,朝廷派王德率领大军进剿。邵青准备用火牛阵应对。但邵青行动不秘,事前征集耕牛的事被王德了解到,王德嘲笑说:“是古法也,可一不可再,今不知变,此成擒耳。”由于王德早有准备,列阵以待,以静制动,当邵青的火牛群冲来时,他一声令下,士兵万箭齐发,火牛受伤惊恐,反而掉头冲入邵青阵中,邵军死伤无数,王德大胜而归。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双方都曾试过火牛阵,但均未成功。由此可以看出,火牛阵不是随便弄数百或上千头牛就能复制的。田单的成功有其主客观条件,后世之人只能学其战略思维,战术运筹,并根据自己所处的实际情况,加以变化,有所创新,方能成功。机械地模仿别人只能葬送自己。但令我百思不解的是,死搬硬套火牛阵的人远远多于活学活用的人!所以我只能喟叹,创新何其难也!传统继承与创新作文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对于继承与创新,亦是如此,我们要学会正确看待他们的关系。以继承之水,浇灌成功之花。朝阳与落日总是令人感动的,只是因为那一刻把正午的锋芒熔成了光润的辉光。在历史的海岸上,慢溯着一道道厚重的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执著、坚毅、豪壮、遵其本心……这些优秀的品质流传至今,让我们得以继承和发扬。以创新之光,照亮成功之路。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发光。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创造出水晶教堂,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设计自己的梦想。我国近代铁路专家、有“中国铁路之父”之称的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时,面对铁路横过八达岭这一难题,他亲自勘察,选定路线,创设了“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他大胆创新,不畏艰难,成功地修建了京张铁路,创造了奇迹,有力地回击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用继承与创新之美,点缀斑斓人生。古往今来,历史总是推陈出新中不断发展前进的.。我们不仅要像山一样的在坚守自我中巍峨不动,也要像水一样在山穷水复之时另辟柳暗花明之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会了我们对理想要不断追求并为之努力;“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让我们懂得了以史为鉴,敢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