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宝洁大势已去?宝洁大势已去?在中国市场长袖善舞25年之久的宝洁公司,已经显露老态。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欧莱雅中国市场销售总额达人民币132.8亿元,同比上升10.2%,而且是连续第13年保持实现两位数的增长。而销售额近60%来自于中国的联合利华,也录得了同比上升3.1%的成绩。与两大夙敌相比,宝洁公司在中国的同期年销售额仅增长了1%。伴随着营收萎缩的是丢城失地。在彩妆、护肤品、高档化妆品、皮肤医学化妆品和专业美发等数个领域,宝洁已将中国市场的头把交椅拱手相让给欧莱雅,而家用洗涤品在在联合利华的进攻下有朝不保夕之虞。步履蹒跚飘柔、海飞丝、佳洁士、玉兰油……拥有176年历史的宝洁几乎将其300多种品牌全部投到了中国市场,而当年撬开中国消费者心房的,则是每瓶19元的海飞丝。以当时一名普通工薪阶层月薪不到100元的标准计算,绝对算是奢侈品。继海飞丝之后,飘柔、潘婷采取同样的价格策略进入中国;再以后,玉兰油、SK-II等宝洁核心品牌悉数登陆,分别掳掠了不同的中国高端消费人群。然而,伴随着不久之后境内外日化企业从低端产品的快速切入,宝洁不得不降低自己的贵族身份,争取中低端消费市场。不能不承认宝洁在中国启蒙教育与引领消费潮流的能力。例如宝洁首先推出的“二合一”洗发水,以一边洗发、一边护发的全新概念,引导了一个时代的消费习惯。然而,快速消费行业消费升级的脚步让宝洁力不从心,聚集于同一产品上的多种功能被切割和拆解。例如,人们洗完头发,必须抹上护发素、精华露,另外还要一周做两次发膜;倒入洗衣机里的不单是洗衣液,还得有衣物柔顺剂、除菌液和令衣服色彩鲜亮的彩漂剂;除了刷牙用牙膏外,人们还配上漱口水和洁白牙贴,仅牙膏一项,就有增白、防敏、防酸、除烟渍等数十种选择。日化领域50%以上的增长来自消费升级,宝洁的反应有些迟缓。追不上中国消费者消费升级的快车不说,当宝洁以市场规模取得了价格优势后,却发现善变的消费者开始自愿为品牌支付高溢价,比如,市场上的美白牙膏价位从十几元到三十几元,越贵的往往越能让消费者觉得值。为此,宝洁也做过相关尝试,但始终不被消费者认可。创新乏力资料显示,最近五年中,宝洁在中国市场先后推出的新品只有六种,创新乏力是市场人士对宝洁的一致判断。宝洁旗下的汰渍和碧浪在美国均以洗衣液主打,但在中国,这一细分市场的培育却是由蓝月亮主导,宝洁足足慢了四年。同样,在欧莱雅耕耘男士化妆品数年之后,宝洁才开始推出旗下玉兰油男士护肤产品。相似的情况还发生在数字营销上,宝洁其实从2010年就开始关注这种方式,但是直到近年才偶有发力,比联合利华也晚了整整两年。由于国内日化行业已为外资企业绝对主导,中国本土日化厂商尽管没有国际品牌的高科技优势,但依然在某一个小领域开辟蓝海市场,如以传统中药和天然补水为主打的草本植物概念,就是由本土品牌推动起来,并最终产生了佰草集、自然堂、相宜本草、云南白药等一大批“时尚”劲旅。眼睁睁地看着这些“天然”概念的产品受到中国消费者的青睐,宝洁虽然跟进了,但其推出全新护肤品品牌“东方季道”,也比中国本土的草本植物品牌晚了整整五年时间,而含有海藻元素的“海肌源”,也只是去年才羞答答地走到消费者面前。失去首发优势,如何做概念创新和确定价格,对宝洁是一个更复杂的命题。联合利华旗下的洗涤品牌奥妙,以低于竞品30%的价格推出了洗衣液,两年之后宝洁以比奥妙更低的价格,推出汰渍洗衣液与之抗衡,但因汰渍在广告投放和陈列促销上手段平平,根本无法享受高利润的红利。据悉,宝洁对于推出新品如此谨慎,最直接的原因是一些重金打造、寄予厚望的新品在中国遭到冷遇黯然退出的失败经历,如主打“黑发”概念的润妍洗发水,上市不到两年就退出了市场。因此,宝洁采取的是在一个成熟品牌下运作的保守方法,如玉兰油下的男士护肤系列、海飞丝和潘婷下的高端洗发系列,以及飘柔下的沙龙洗护发品牌倍瑞丝等。资料表明,截至目前宝洁在中国上市的18个品牌,均是其已经国际化的品牌。宝洁的创新机制也抑制了其创新功能的发挥。宝洁现任董事长兼CEO雷富礼10年前就推出了产品研发的“CD模式”,即所谓的“联发”模式,要求宝洁的创新项目必须有50%来自公司外部。资料显示,如今宝洁在市场上的新产品,有35%以上包含有外部原创成分,正在开发的产品中有45%含有外部发现的主要成分。作为组织结构的创新成果,宝洁的“联发”模式也被写进了哈佛商学院的教材中。然而,“联发”模式越来越多地引起了行业专家的诟病,主要是这种模式严重阻碍和压制了宝洁重量级产品的推出,同时,人们发现,与前10年相比,宝洁自我创新项目缩减了50%。组织“短路”,也是宝洁不得不正视的一个软肋。目前,区域性的团队之上,是一个架设出越来越庞大的全球决策层,任何关于新品推出、产品研发、市场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