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第十一章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战略一、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理论(lǐlùn)二、区域经济的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第一节平衡(pínghéng)增长与不平衡(pínghéng)增长论三种形式:1.极端的平衡增长理论代表人:罗森斯坦—罗丹主张:发展中国家要摆脱贫困,必须大力发展工业,实现工业化。但发展中国家长期工业落后,基础设施不全、劳动生产率底下,加之资本供给、储蓄和市场需求“不可分性”,小规模的个别部门投资无法解决(jiějué)根本问题。对此,必须采取“大推进”战略:在各个工业部门按同一投资率进行大量投资。由于供给会自动产生需求,这样各个部门产生相互依赖的市场,从而导致整个工业部门全面增长。否则,有些部门发展会过快,产品过剩,或过慢产品短缺。2.“温和”的平衡增长战略代表人:纳克斯(贫困恶性循环理论)主张:对工、农基础设施等国民经济各部门以不同的比率进行大规模投资,使国民经济各部门以不同速度全面增长的一种(yīzhǒnɡ)理论。只有这样,才能摆脱贫困恶性循环。但因各部门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不一,所产生的各部门的发展能力和潜力的差异。各部门的投资比率应有所不同。弹性大的部门,表明发展不足,有潜力,应多投资;弹性小的部门,表明发展已经相对过快,应少投资。3.完善的平衡增长战略代表人:斯特里顿主张:按产品价格与收入弹性大小来确定国民收入各部门的增长率,用“温和”的平衡增长方式进行资源配置的一种理论。该理论强调扩大投资和国民经济各部门全面增长的同时,也依据各产业的产品需求收入弹性来确定不同的投资率和增长比例,以个别(gèbié)部门优先增长来克服经济发展中的梗阻问题。最终达到各部门的平衡增长。可见,该理论是把不平衡增长作为手段,把平衡增长作为目标的一种动态平衡增长理论。(二)平衡增长战略简评对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实现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1.强调了产业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协调发展,带来外部经济效应,强调合理安排投资结构对于(duìy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2.“温和”和完美派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过分调工业化,忽视农业作用的做法。这对制定适应本国具体情况的发展战略有较大的启发意义(可以正确处理工、农、外贸等部门的关系)。缺陷(quēxiàn):(一)不平衡增长理论战略的主要内容(nèiróng)主张:发展中国家应集中有限的资本和资源主要发展一部分产业并以此逐步扩大其他产业的投资,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代表人:赫希曼1958年《经济发展战略》特点:不可分性,高资本(zīběn)—产出比率,所需投资大,收效慢,但受益广。2)投资于直接生产性活动直接投资到工业、农业等生产部门,能直接增加产出和收益的投资行为。特点:投资集中,建设周期短,投资收效快而且收益好。两种投资(tóuzī)均不可少,都可创造“引致需求”,增加收益,因资源有限应寻找投资(tóuzī)最大化的部门来投资(tóuzī),直接的生产性活动能刺激进一步投资(tóuzī),产生最有效的投资(tóuzī)收益,达到引致投资(tóuzī)最大化,应先发展这些部门,收入增加后,投资(tóuzī)于基础设施部门,以带动其增长。但是,不是所有直接生产性部门优先同时发展,而是优先其中最能产生最引致投资(tóuzī)的部门,具有带动效应的部门发展。2.“联动效应”理论(关联效应)关联效应: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chǎnyè)之间存在相应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这种联系有“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两种形式。前向关联:指一个部门和吸收它产出的部门之间的联系。后向关联:指一个部门和向它提供投入的部门之间的联系。后前煤炭电力钢铁机械工业电子3.优先发展进口替代工业据赫希曼研究,发展中国家产业之间的关联效一般都很弱,农业的前向关联效应很小,而初级产品生产部门没有或极少有后向关联。因此,发展中国家应集中投资优先发展工业,尤其(yóuqí)是加工工业,而进口替代是其中发展的重点,因为进口替代工业具有较强的前后向关联效应。(二)不平衡增长战略简评优点:在资源稀缺和经济发展初始阶段,与平衡增长理论相比,其更符合(fúhé)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1.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提出合理配置资源这一重大问题,比较符合(fúhé)发展中国家的现状,抓住了问题的关键。2.重视市场机制的作用,主张以产品需求弹性大小、关联效应强弱选择优先发展产业的观点具有现实意义。3.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产业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人们认识一国经济状况与特点和制定正确决策的理论依据和有效工具。缺陷和不足:1.产业间的不平衡增长可能造成某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