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PAGEPAGE5关于春节的随笔:春节在北京范文网:北京作为我国的都城备受关注,在春节期间的背景是如何的呢?下面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春节在北京》这篇文章!希望大家喜欢!春节在北京以为是空城腊月二十八,地铁里的人开始稀疏,拖行李箱的渐渐增多。大路上,车辆明显减少,出行很快捷。和小周去国博,看《乾隆南巡图》长卷数字展示。先在王府井下车,想趁人少,去“局气”吃京味菜。出得地铁站,就惊住了,满大街人来人往,传说中的空城在哪里?北京,永远不缺少的,就是人。Amp商场整整两层吃饭的地儿,每家店前都排着长龙,吃饭顿时成了一项任务。草草在相对人少的茶餐厅应付了一顿,赶去国博。第一次看到大门外这么清爽,一个人也没有。过了安检,进入大厅,一眼望去,乌泱泱的人。直奔南区三楼,买票还要排队。大家伙儿过年都不回了?敢情地球不爆炸,国博不放假,一年365天,天天赶集一样啊!指望人少时在北京玩儿,基本没有这个可能,只能建议事先做好功课。比如国博,一天看不下来,时间有限的,要做好取舍,不然走马观花,收获寥寥。要了解孩子对哪一方面感兴趣,已经有了哪些知识储备,准备在哪些方面得到提升或拓展,然后选择相应的展区。我觉得“古代中国”和“青铜器展厅”是通往幽深历史的一条捷径,认真看过后,脑中会形成一条比较清晰的脉络。内容庞杂的古代中国,每个时期都会有相应的代表作或事件作为划分依据,一个时期先选择一两件最有代表性的,好好了解、观察。想要面面俱到等于面面不到,贪多嚼不烂。进入国博,先在一楼服务台研究下南北区的展厅位置,准备工作不足的,语音讲解器得租一只。准时9:00进场,待到4:30出来,7、8个小时压根儿不够用,一般人在“古中国”馆会花费很多时间,导致其它馆看不了,以为国博就是历史陈列馆。其实,它有很多小的艺术馆,很有特色。非洲的木雕,明代的家具,张大千美术展……每一个厅,都是一扇通往知识殿堂的窗,即使似懂非懂,见过了,就长了见识。春节要去的几个地方雍和宫和天坛,是正月初一大家出行首选。我们的原计划是地铁2号线先去雍和宫,然后步行去不远的地坛看庙会。有意错开早上的上香高峰,吃过午饭才出发。上了2号线才知道雍和宫经过不停,一家子不死心,七拐八拐,穿过几条胡同,终于绕到雍和宫。全副武装的保安、武警排排站,分批次放人进去,被黑压压的人群吓住了,果断避开,直往地坛。我固执地认为因为史铁生,地坛之名才广为流传。陈小纠正我,地坛有多少年历史?到底谁成就了谁?我坚持认为王朝早就分崩离析,地坛褪下神圣的光环,也就是个稍大些的公园而已。史铁生在这里沉吟、流连,写下《我与地坛》,从此,地坛,必将烙下他的名字。游人多得走路都困难,头昏脑涨地挤出来,隔壁的“我与地坛”咖啡馆,要去坐坐的,这里当然是蹭的作家的名气,文化用这种形式转化成财富,转换传播方式,能让人接受。里面的布局是冷冷的工厂风,书是必不可少的陈列品。北京有许多这样的休闲去处,胡同或是商场、街角,有书的地方,氛围总有种微妙的静谧感,充满礼仪和教养的文明味道。前门大栅栏,有潘石屹开发的老北京一条街,崭新干净的仿旧建筑,当作景点走走看看,是个不错的选择。杜莎夫人蜡像馆就在进口处,门票挺吓人。这条街有很多外地人熟悉的老北京商品,红星二锅头的原址就在这里。庆丰包子铺,不分饭点儿有人排队。吴裕泰茶铺前,永远有一条长龙。能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就是成功。这家茶铺的茉莉花茶是特色,连茶叶沫子都用上,制成糕点、奶茶、冰淇淋,外卖、堂食都行。清新的茉莉花香味,会唤起人对烟雨江南的回忆。西单商场云集,天桥和连廊将它们连接起来,爱逛街的人在这里简直如鱼得水。老牌百货的汉光和君太,人不是一般的多。时髦的大悦城是中粮开发的,从一层直达六层的飞天梯,站在上面觉得自己有恐高症。发现好东西价格永远下不来,甭指望打折。导购员手臂上系着红袖章,辨识度极高,很有首都特色。年轻的男孩子做这一行的挺多,这跟南方有些不同。满口京片子,卷舌音,“姐啊”叫着人心里特美。北京,是个容易让人亲近的城市。看几场演出在北京,会很容易成为一个文化人。国家大剧院听一场新年音乐会。音乐厅的所有设计都为了更好地传播声音:舞台上方的玻璃龟背板,天花板上凹凸的立体花纹,四周墙壁钢琴键一样的木格。镇厅之宝的管风琴在舞台的后方,是全国之最。提前入场等候是礼貌,如果迟到,将会站在门外等候,直到乐队中途休息方可进场。我和爸爸因为去卫生间,耽搁了时间,一路狂奔,堪堪提前2分钟坐下。一向视各项规定如无物的爸爸后怕地感慨:还来真的,站在外面多难为情。我窃笑,这个60几岁的老头儿,一直保持愤青的特点,性烈如火,多听几场音乐会,脾气会慢慢磨没了。没有音乐修养的人,听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