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山东省潍坊市物理高二上学期试卷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电荷就是电子B.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荷量数值相等的电荷量C.元电荷就是质子D.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答案:B;D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对元电荷的理解。元电荷是电荷量的最小单元,不是具体的粒子,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A选项:元电荷不是电子,而是表示电子或质子所带电荷量的数值,它是一个电荷量的单位,不是粒子,故A错误。B选项: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或质子所带电荷量数值相等的电荷量,这是元电荷的定义,故B正确。C选项:元电荷不是质子,质子只是带有元电荷量的一种粒子,元电荷不是具体的粒子,故C错误。D选项: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这是电荷量量子化的表现,故D正确。2、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作用力大小为F,若将这两个点电荷的电荷量都增大到原来的3倍,同时将它们之间的距离也增大到原来的3倍,则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大小将变为()A.F3B.FC.3FD.9F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库仑定律的应用。库仑定律描述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和电荷量的关系。根据库仑定律,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为:F=kQqr2其中,k是库仑定律的常数,Q和q是两个点电荷的电荷量,r是它们之间的距离。题目中给出,将这两个点电荷的电荷量都增大到原来的3倍,即新的电荷量为3Q和3q;同时将它们之间的距离也增大到原来的3倍,即新的距离为3r。将这些变化代入库仑定律的公式中,得到新的作用力为:F′=k3Q⋅3q3r2化简后得到:F′=kQqr2这与原来的作用力F是相等的。所以,选项B是正确的。3、下列关于电势、电势差、电场强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逐渐降低B.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U=Ed,总是成立C.电场强度为零的地方,电势一定为零D.电势为零的地方,电场强度不一定为零答案:A;D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电势、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基本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A选项:根据电场线的性质,我们知道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是逐渐降低的。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式U=Ed,这个公式只适用于匀强电场,并且d是沿电场线方向上的距离。在非匀强电场中,或者d不是沿电场线方向时,这个公式就不成立了。因此,B选项错误。C选项:电场强度是由电场本身决定的,而电势的零点是人为规定的。所以,电场强度为零的地方,电势不一定为零,它可能是一个正的电势,也可能是一个负的电势,或者是我们规定的零点。因此,C选项错误。D选项:同样地,电势的零点是人为规定的,与电场强度无关。所以,电势为零的地方,电场强度不一定为零。可能电场强度很大,只是我们人为地把这个地方的电势规定为零了。因此,D选项正确。综上,正确答案是A和D。4、关于原子物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温度的升高而变短B.α射线、β射线、γ射线是三种不同频率的电磁波C.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是由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的D.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原子总能量增大答案:C;D解析:A选项,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由原子核内部结构决定的,与外界的温度无关,故A错误;B选项,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核流,β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它们都不是电磁波,γ射线才是电磁波,故B错误;C选项,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C正确;D选项,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库仑力提供向心力有:ke2r2=mv2r,可知电子的动能减小,由于氢原子吸收能量才发生跃迁,故电势能增大,而电子的动能与电势能之和等于原子总能量,故原子总能量增大,故D正确。5、关于原子物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B.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C.玻尔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D.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并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答案:B;C解析:A选项,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枣糕模型”,即正电荷像枣糕一样分布在原子内部,而电子像枣糕中的枣子一样镶嵌在里面,故A错误;B选项,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他认为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故B正确;C选项,玻尔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提出了玻尔模型,故C正确;D选项,贝克勒尔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