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预备知识式中,普朗克常数记为h,是一个物理常数,用以描述量子大小。马克斯·普朗克在1900年研究物体热辐射的规律时发现,只有假定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地进行的,计算的结果才能和试验结果是相符。这样的一份能量叫做能量子,每一份能量子等于hv,v为辐射电磁波的频率,h为一常量,叫为普朗克常数,值约为:6.626196×10^-34J·s。由于计算角动量时要常用到h/2π这个数,为避免反复写2π这个数,因此引用另一个常用的量为约化普朗克常数,有时称为狄拉克常数,纪念保罗·狄拉克:=h/2π约化普朗克常量(又称合理化普朗克常量)是角动量的最小衡量单位。念为"h-bar"。量子数主量子数n规定着电子出现最大概率区域离核的远近,以及原子能量的高低代表不同电子层(离核远近、能量高低)可取数值为n=1,2,3,....(任意非零正整数)角量子数I规定电子在空间角度分布情况,即与电子云形状有关(在多电子院子中也影响原子能量)代表在同一电子层不同电子亚层可取数值为l=0,1,2,....n-1(n个从零开始的正整数)磁量子数m反映原子轨道在空间的不同伸展方向代表在同一电子亚层不同的电子轨道可取数值为m=+l,...0...-l(从+l经过零到-l的整数)自旋量子数决定着电子的自旋方式,表示电子两种不同的运动状态可取数值为ms=+1/2或-1/2磁量子数自旋分类原子核的磁矩现代的精确测量表明,质子的磁矩μp=2.79285μn,中子的磁矩μn=-1.91304μn,其中称为核的玻尔磁子,简称核磁子,mp是质子的质量。既然质子和中子都具有磁矩,原子核也必定具有磁矩。如果原子核的总角动量(即核自旋)为j,那么核磁矩应表示为式中gj是原子核的g因子。通常是用μj在某特定方向(即z方向)上投影的最大值来定义核磁矩的大小的。上式中j是原子核的自旋量子数。原子核的电四极矩可以将上式展开为r的级数式中带撇的量表示带电体中电荷元的坐标。显然第一项是将整个带电体的电量集中在坐标原点o时点p的电势,即点电荷电势,第二项是电偶极子对电势的贡献,第三项是电四极子对电势的贡献。下图所表示的电荷分布可等效为电四极子的一个例子。理论和实验都已证明,所有原子核的电偶极矩(即电偶极子电矩)恒等于零。有些原子核存在电四极矩(即电四极子电矩)。电四极矩定义为当然,这时的带电体就是原子核了。对于电荷分布为旋转椭球形的原子核,若旋转轴的半轴长为c,另外一个半轴长为a,且核电荷ze是均匀分布的,则可以证明其电四极矩为由上式可得出:对于电荷分布为球对称的原子核,q=0;长椭球状的原子核,q>0;扁椭球状原子核,q<0。由上式所表示的规律,我们可以根据原子核电四极矩的测量数值,判断原子核的形状。宇称:粗略的说,可理解为“左右对称”或“左右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