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自动发卡平台www.770pay.comiyd《生活与哲学》这门课程本身是不同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经济生活的,学生会对它有别样的期待。但随着课程的不断推进,哲学的神秘面纱逐渐消失,不管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逐渐觉得和其他课程没有本质的区别,哲学的课堂越来越失去了哲学味。中国论文网一、什么是哲学味首先,哲学味内在地包含着反思追问的特性和思想的声音。在古希腊文中,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智慧不同于知识。知识是人类对有限认识的理解与掌握,智慧是一种悟,是对无限和永恒的理解和追问。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一个人可能学富五车,但他不一定是智慧之人,因为他可能千万次地重复人家的思想,自己却不善思考,不去探究,不会发明创造。相反,像苏格拉底那样,逢人便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倒可能最富智慧,因为他自认无知,所以总在探究真理,总在追问的过程中。知识关注的是现成的答案,现成的公式、定理,而智慧关注的是未知的世界。如果说知识是“知其然”,那么智慧便是“知其所以然”。哲学就是“知其所以然”的学问,在我们最习以为常的地方发现不寻常,进行追问,打破砂锅问到底。所以哲学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最独特的特点就是反思。用冯友兰先生的话说,反思就是“对思想的思想”,对“认识的认识”。哲学本身并不排斥人,它所关注的恰恰是人,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成为独立的、有自己思想和见解的真正意义上的人,这也是哲学的追问和反思特性的指向。杜威曾经指出,教育要区分两种人:一种是拥有许多知识的人,另一种是睿智的人。前者拥有一大堆“间接知识”“外在的公共经验”。后者是机智的,并善于处理他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教育活动的目的应该是培养“睿智的人”,会独立思考的人。所以哲学的课堂和学习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对问题的追问、探索和反思的过程之中。哲学的课堂需要互动、合作、开放和包容,哲学的学习需要思辨、争鸣、对话和交流,培养独立的会思考的能说自己的话的人。可是现实的中学哲学课堂,许多教师的教其实是“教教材”,传授书本上一些条条框框的东西,把现成的理论、知识嚼碎了喂给学生。尽管这其中也注重情境的创设、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但也只是新瓶装了旧酒,仍然是“教知识”。学生的学,是学知识,被动地按教师的预设和指向在书本上寻找正确答案,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没有思考,更没有追问,当然谈不上深刻的思想。其次,哲学味内在地包含着生活气息、时代气息。哲学源于生活。最深奥的哲理其实就在最平常最朴实的生活当中。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说,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更好地生活。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恩格斯也说“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哲学本身与产生它的那个时代有密切的关联。所以哲学的课堂应该是与生活和时代融为一体的,是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思想理论的探讨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紧扣时代脉搏的。只有在生活中经历感知过的,才有可能更深刻,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我们习惯于从哲理故事中,诗词歌赋中找灵感,打造诗性的哲学课堂。当然不是说不能用这些,只是如果仅仅是这些容易给人以错觉,以为哲学是离我们实际生活很遥远的空中楼阁。要将哲学置于生活之中,避免哲学的神秘化,又要借助逻辑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理性思考,在运用生活化的素材、设置生活化的场景中通过讨论辨析、归纳总结出高于生活的结论,从而避免哲学的庸俗化。二、积极的尝试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都集中在“分数”这个评判标准上,而深刻的思想、独到的见解却不一定能兑换成同等的分数。要想让哲学课堂更有“哲学味”,虽然有难度,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做一些积极的尝试。首先,巧设情境,凸显过程的哲意美。新课程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它的着眼点不是知识的简单给予,而是通过情境和问题及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主动去思考、解决,经历知识的再生成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把形成知识的过程体验,把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放到突出的位置,培养学生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和理性判断能力的人,以及敢说自己的话、能说自己的话的人。如“意识的作用”这一框主要是阐述“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按照一般的备课思路,是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从中推出这个结论,可这实质上是“教知识”。所以我决定换一种思路,从问题本身出发。哲学也称为人学,是研究人和改造人的科学,它关注的对象必然包含人与世界的关系,从问题的解决路径来看,之所以说“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把人和其他事物作对比之后得出的结论,是相对于其他事物而言的。因此,在课堂上我尝试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