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语文说课稿小学语文说课稿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小学语文说课稿1教学目标: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理解“举世无双”、“享誉世界”、“惟妙惟肖”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说明事物常用的方法。3、学习课文1~3小节和最后一节,了解课文的结构,体会过渡句的作用。4、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规模宏大的特点。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师:1974年的春天,当人们掘开那厚厚的黄土,一支沉睡了千年的军队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它震撼了整个世界,这就是(生齐读课题)。2、“陵”要读准后鼻音,陵是指高大的坟墓,秦陵就是中国历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陵墓。他的陵墓中有成千上万的陪葬的陶制人像,即兵马俑,组成了一支神奇的地下军阵。3、看,士兵多得数也数不清,读出它的磅礴气势来。(再次齐读课题)4、过渡: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笔墨走近这千年的传奇。二、感知梳理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中哪几节概括地介绍了兵马俑?2、讨论交流(1)出示:举世无双的秦陵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板书: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理解词语的意思,思考:这两个词语是不是重复了?教师小结:“举世无双”突出了兵马俑的.独特性,“享誉世界”则是强调了它的知名度,两者并不重复。指导朗读。(2)出示: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哪些词语写出了兵马俑的特点?板书: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课文哪一节写兵马俑规模宏大?哪几节写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教师小结:这一节在课文中是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节。指导朗读。(3)出示:秦陵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是的。句中哪个词语和“举世无双”的意思是一样的?板书:“”的是什么?板书:惟妙惟肖(换词)3、根据板书引读这三句话:作者一开始就告诉我们举世无双的秦陵兵马俑是我国——;接着具体介绍了兵马俑不仅——,而且——;最后,作者情不自禁地赞叹道:——。三、研读重点第2节1、兵马俑规模是怎样的宏大,课文又是怎样描写的呢?轻声读课文,划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规模宏大的句子。2、交流,出示有关的句子。3、与“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佣坑总面积极大,坑内兵马俑的数量众多。在三个佣坑中,一号坑面积,坑里的兵马俑数量也最多。”比较,体会作者正是通过一系列的数字表现了兵马俑规模的宏大,使叙述更具有说服力。4、小组读,齐读,师生合作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进一步体会数字的作用。5、用上这些数字介绍兵马俑的规模(个别练习,指名说)。师:注意“近7000个”,即不到7000个,因为迄今为止,秦陵兵马俑尚未完全发掘,这是人们的估计,可见作者用词非常准确。6、引读:现在,一号坑上面已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走进大厅,——(1)句中还有一个词语告诉我们兵马俑规模宏大。(恢弘)(2)换一种说法,使句意不变。(体会双重否定句的强调作用)(3)再读句子。7、引读:让我们站在高处向下俯视,只见——。小结:大家的朗读充分体现了秦陵兵马俑规模宏大。下节课我们就走近些,再走近些,去欣赏那(指板书,生齐: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兵马俑。板书设计:举世无双享誉世界规模宏大17秦陵兵马俑(列数字)惟妙惟肖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小学语文说课稿2一教材分析《荷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组的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是著名作家叶圣陶以一个小朋友的口吻写的。这篇精读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按看荷花的顺序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10个生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阅读想象能力;会背课文;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3.情感目标: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为了顺利达成目标,我分2课时教学。我着重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课文1至3自然段。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是教学的重点,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是教学的难点。二、设计理念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三、教法学法我主要采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让学生伴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