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育局度教育工作计划范文(完整版)文档资料可直接使用,可编辑,欢迎下载教育局年度教育工作计划2021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灾后重建攻坚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县教育工作将按照市局工作部署,以“抓重建、促均衡、保公平,抓改革、提质量、谋发展”为总体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省委十届四次、五次全会以及市委三届八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以灾后重建为中心、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综合改革为动力、以均衡发展为目标、以依法治教为保障,全力推进教育灾后重建的全面完成和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一、奋力推进教育灾后重建,大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一)奋力推进教育灾后重建。2021年是灾后重建的攻坚之年,全县教育系统要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突出重点,集中精力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全力推进教育灾后重建工作。局重建办及各重建项目学校要按照省、市、县重建工作目标安排,锁定“4.20”、“7.20”和秋季开学“三个”时间节点,对项目情况进行再梳理、工期再倒排,并细化分工到人头,加快推进重点项目进度;要切实做好项目验收、学校管理、设备采购等工作,奋力推进灾后重建项目各项工作;要严把基建程序关、过程实施关和项目验收关,加大重建资金的管理与使用、重建项目的安全管理、工程建设质量与进度、行政效能及工程档案建设五个方面的监督检查力度,保障重建的质量、进度与效率,努力将各项工程建成廉洁工程、惠民工程。2021年7月20日前,全县36所中小学灾后重建工程全面完工,秋季开学投入使用。(二)着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认真研究教育投入的法规、政策,积极争取教育经费保障。加强教育经费管理,确保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继续推进中央投资项目建设,认真实施“全面改薄”年度规划,突出学校后勤“四化”建设(校园环境优美化,教学设施标准化,后勤管理精细化,后勤保障人性化),努力实现后勤管理规范化。(三)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以灾后重建为契机,加快“三通两平台”建设,推进中小学校“班班通”建设,完成2021年度“数字化教室”建设目标任务,覆盖率达到80%以上。继续实施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加快推进全县中小学校图书馆(室)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加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二、推进教育综合体制改革,协调发展全县各类教育以促进教育公平、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认真组织实施《xx市教育质量振兴计划(2021—2年)》、《xx县推进教育现代化五年行动计划》、《xx县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实施方案(2021—2年)》协调发展各类教育,促进全县教育健康均衡发展。(一)优化发展学前教育。实施学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优化配置乡镇学前教育资源,逐步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加强全县幼儿教育(民办幼儿园)的管理与指导,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不断创新优化保教活动,提高保教质量;继续开展阿迪达斯——“荥经农村儿童早期教育发展项目”第二期研究工作,整体提升全县幼教水平。(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力做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达标县”创建工作。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达标县”创建迎接市级复核、省级督导评估为契机,结合地震灾后重建进程,做好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规模的统筹设置,引导学生合理分流,在保障义务教育学生免试就近入学的基础上,逐步化解城内学校的“择校”难题。将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纳入县域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围,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就业地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联合团委、妇联等部门,进一步健全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档案登记、师生结对帮扶、寄宿优先等制度,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问题。(三)提升高中教育品质。严格执行高中招生政策。加强高中教学管理策略的研究,完善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作业品质的评价标准。指导荥经中学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深化课程改革,优化教育教学管理,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四)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发展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校企合作,着力开展重点专业建设和基础能力建设,加大涉农专业和重点专业的指导力度,组织学生参加全市中职技能大赛,大力提升职业中学办学水平。学习借鉴先进地区中职教育办学理念及管理模式,积极探索中职学校内涵式发展路径,规范职业教育办学,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大职中招生宣传力度,全面完成中职招生任务。(五)加强特殊教育管理。实施《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计划(2021-2021年)》,加强对县特教中心的管理与指导,进一步完善以特教中心为骨干、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送教上门为补充的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