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PAGE7页共NUMPAGES7页第PAGE\*MERGEFORMAT7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7页《医学心理学》课程教学标准(参考)供临床医学专业使用第一部分课程的描述一、课程性质与作用本课程是医学及相关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医学心理学是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也是心理学在医疗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它为整个医学提供心理学的观点,方法和技术,因此是医学类及相关专业学生必修课程之一。作为一门医学公共基础课程,在专业课程中具有重要的桥梁作用,使医学生形成生理与心理相统一的整体认识观,站在全新的角度理解健康与疾病,并能从生理与心理社会因素认识疾病与解释疾病、治疗疾病,以满足现代医学模式和医学自身发展的需求。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总体目标是使学生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建立对人的整体观、新的健康、疾病观和现代医学观,认识心理因素与人类健康、疾病康复的关系,正确理解机体与环境,内因与外因,局部与整体,情绪与健康,心理因素与疾病的辩证关系,明确各种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疾病的产生、发展、诊断和治疗;把学到的医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于临床,辨证地分析与解决临床医疗实践中病人的心理与行为问题,能运用心理卫生知识对各种不同的个体、群体实施心理卫生宣传教育,并培养学生心理诊断、心理咨询的能力,更有效地为服务于病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心理品质和个性修养,具有敏锐的观察与思维能力,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情绪,用爱心、耐心、责任心、事业心塑造医生形象。(另:课程目标:)1、知识能力。要使学生具有心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并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临床解决病人的心理与行为问题;认识心理因素与疾病、健康的关系,建立对疾病与健康的整体观。理解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预防、诊断、治疗中的重要。2、职业能力。要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与判断处理问题的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灵活的思维能力,协调与组织能力、与人沟通及处理复杂关系的能力。3、职业素养能力。要使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和职业责任感,职业态度与职业价值观、职业意识与职业情感(同情心、责任心、事业心)。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医学心理学课程内容涉及: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心理障碍、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病人心理等。全面阐述了心理因素与疾病、健康的关系;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疾病的产生、发展、诊断和治疗;心理诊断、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基本技能。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问、设疑等方式引导学生牢固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如心理学基础知识部分,涉及基本概念及体系的讲授,本课程理论性强,必须使学生明确地理解基本概念和体系,在该层面注重方法的讲解和运用。2、案例分析、讨论式教学方法。设计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使他们能够对这些问题形成正确的观点。心理卫生、心身疾病、心理障碍及相应章节选用案例分析法和问题讨论式教学法,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课题教学,每2-3周搞一次专题性课堂讨论,给同学以发表见解、提出问题,进而提高表达能力的机会,讨论时加强师生互动。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比较直观的接受知识。教学更生动活泼,增加教学信息量,提高学生兴趣;4.强化学生课余时间自学,每班学生都分若干小组(10人左右),作为学习单位,教师与班委定期检查;5.根据课程内容不定期组织学生医院、社区进行社会调查实践,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心理学知识运用于医疗实践中,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联系。五、教学条件1、教材选用与建设(1)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不同专业及未来职业岗位需求选取教材,教材选用坚持“贴近教学、贴近岗位”的基本原则,保证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可读性、创新性、实用性。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心理学课程现选用的教材:马存根主编:《医学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教育部推荐教材)何金彩主编:《医学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2)现选用的教材很大程度上是本科教材的翻版,教学难度较大。为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体现医学心理学对临床的指导作用,我们在课程建设中积极进行医学心理学课程的开发,与其他院校合作编写教材。教材的编写按照高职高专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贯彻现代职业教育的新理念,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观点,降低理论难度,突出教材的应用性,加大实训和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能力。2、运用配套实验教材和实践教学(1)有与课程配套的完整的实训教材,或结合职业岗位需求与学生实际情况在课程建设周期中自编实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