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边界望乡》教学设计华师大二附中骆蔚教学目标了解:现代诗中的古韵,读懂“乡愁”的亘古不绝;鉴赏:诗歌的写作手法,包括虚实、衬托、联想、想象、通感等……辨识:洛夫的诗歌创作特色,即想象的丰富、情感的炽热;比较:台湾诗人余光中和洛夫的异曲同工之妙。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诗歌的意象选择;艺术手法鉴赏。难点平实、低调的起笔与后文不乏力度的情感跌宕之间的反差;诗中陪同角色——余光中的设计目的;洛夫《边界望乡》、《与李贺共饮》共同体现的创作特色;余光中与洛夫的乡愁主题诗歌的不分轩轾。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性研究设计:现代诗单元的第一课时,研究的就是现代诗歌中具有的古韵,包括经典的《送别》和不那么典型的《再别康桥》。请以《边界望乡》为例,说说现代诗歌所包含的古韵。指导:复习古典意象的设置、乡愁主题的永恒。课中交流性研究交流:《边界望乡》中的古韵。指导:熟悉古典意象。鉴赏:洛夫诗作的写作手法运用。指导:学会鉴赏,细致的情感体验。辨识:洛夫诗歌的创作特色。指导:综合已经学过的《与李贺共饮》,使得洛夫诗歌的“个”的阅读体验,上升到“类”的阅读经验,能感知洛夫诗歌的一般创作特征。比较:同为乡愁题材,余光中与洛夫的伯仲之分。指导:体会同样炽热的情感、深沉的乡愁。课后延伸性研究背诵相关现代诗篇;尝试新诗创作,学会意象运用。教学反思我觉得我是自讨苦吃,尝试这样一个体裁——现代诗。但是因为是随堂听课,正好进度上到这里,并没有刻意为之,所以也坦然。本意是觉得,现代生活节奏太快,人的情感体验太大条;经济发展太快,人难免陷入粗鄙。何况现在的学生,常常以刷题机器自比,令人哭笑不得。于是借着《再别康桥》,二附中2014届备课组决定增加现代诗单元。其中之一便是《边界望乡》。前期已经上过洛夫的《与李贺共饮》,余光中的《乡愁》,因而,这节课时乡愁诗的结尾课,亦是洛夫等台湾诗人诗作赏析的尾声。综上因素,设计了这样一节课,含量少大了点,所以上课有点赶,个别细节还有待敲实。又由于备课的粗疏,没有强调“边界”地域特征,只是课堂有模糊感,学生有想当然思考的误会。这是我的失误。感谢远道而来听课评课的老师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