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10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10页治安管理与人口管理工作会讲话同志们会议内容有两项,这次会议是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一是治安管理,二是实有人口管理。这两项内容可以概括为一项,那就是广义上的治安管理工作,或者叫做“大治安”工作。刚才,会议对09年全市“平安杯”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竞赛活动先进单位进行了惩处,祥松同志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去年的治安管理工作,分析了当前形势,安排安排了今年的工作任务,同时传达了4月16日秦玉海副省长关于治安管理工作,尤其是加强实有人口管理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会议还印发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实有人口信息采集大会战实施方案》这对我进一步理清思路,从而做到知任明向、共赴使命大有助益。各级各部门必须按照“实施方案”认真抓好落实。重点就全省范围内正在开展的实有人口管理工作讲三点意见。下面。一、正视问题,认清形势。切实增强深入推进实有人口管理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特别是去年,紧紧抓住建国60周年国庆安保这根主线,坚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认真落实公安为主,部门联动,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措施,全面推进打、防、管、建、教、改等各项工作,有效维护了市社会稳定和治安大局平稳,群众的平安感显著增强,满意度大幅提升。2009年度我市治安管理工作效果再次名列全省前茅,省里组织的各项治安竞赛和专项行动评比中,临时以来。市公安局都榜上有名。尤其是平安杯”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竞赛活动连续两年取得了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个过程中,许多工作可圈可点,但有一点却是最关键也是最基础的那就是始终牢牢抓住“人”这个最活跃、最突出的治安要素,大力加强包括常住人口、流动人口、重点人口以及外国人在内的实有人口管理工作。通过不时创新、探索,努力推进人口管理的常态化、信息化、社会化、法制化进程,有效整合了人口管理的社会力量,充分运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各种手段,初步确立了以流动人口管理为重点的实有人口管理服务模式。这种模式在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对于治安管理乃至于整个社会管理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一)加强实有人口管理是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迫切需要。近年来。一方面说明当前我面临的维护社会稳定的形势十分严峻,一方面也流露出重点人员失控漏管、情报信息滞后等问题。为此,公安部提出,要从维护国家平安和社会稳定最紧迫的需求动身,实有人口管理中,将涉稳、涉恐、涉毒、逃、重大刑事犯罪前科、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和重点上访人员等七类人员列为重点人员加以动态管控。现在看,自己掌握的重点人员能不能掌控得住,流入我市的重点人员能不能及时发现、纳入视线,防止酿成事端,对我来讲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一旦我一些地方、一些方面的工作出现疏漏,出现失控漏管,就有可能发生难以估量的严重后果,甚至对社会稳定发生不良影响。所以说,加强实有人口管理,特别是加强这七类重点人员管理,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做好当前维稳工作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直接关系社会稳定的大局。对此,决不能掉以轻心。(二)加强实有人口管理是驾驭治安局势的迫切需要。常讲。能不能管得住、管得好社会治安,关键就取决于以流动人口为重点的实有人口管理水平的高低。从统计数据来看,流动人口违法犯罪已经占到违法犯罪总数的60%左右,而在中心XX县区,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所占的比例甚至达到70%以上。所以说,这项工作是源头性、基础性的工作,治安管理工作信息化的源头,为我驾驭治安局势发挥着最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实有人口管理也是全局性、久远性的工作,公安政法机关以及其他相关社会管理部门有效开展打、防、管、控、帮、教、改、服等工作的结合点,一定水平上决定着我对社会治安驾驭能力的高低。实有人口管理这个基础如果打的不牢,对社会治安的动态掌控就无从谈起。(三)加强实有人口管理是社会管理创新的迫切需要。当前。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对实有人口管理提出了新挑战、赋予了新内涵。对此,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演讲中强调,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中央政法委提出,要全面加强“矛盾纠纷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明确了实有人口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重大举措。4月16日,秦玉海副省长在关于加强全省实有人口管理工作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全省实有人口管理工作要在全国领先。就而言,正在开展农村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除了良好的治安需求外,计生、民政、社保、住建、卫生、教育、金融等许多方面的工作都离不开扎实的人口管理,都需要通过实有人口管理来创新管理模式和手段,进而解决旧的管理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强化社会管理服务,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四)加强实有人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