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17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17页工会评议工作范文工会评议工作范文篇一上半年,区总工会主要围绕创模和节能减排,以及机关效能建设、抗震救灾和迎奥运、树新风等重点工作,组织各级工会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工会活动,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投身于各种生产和社会活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实现全省领先,西部一流的奋斗目标和行动上来。一、发挥农民工业余学校的作用,积极开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1、1月16日和22日,在湖光社区和红星社区分别举办了两期百日安全生产活动暨《劳动合同法》培训班,100余名民营企业、餐饮行业的负责人、基层工会干部参加了培训。2、与市财贸工会联合开展餐饮服务管理培训班,对银江镇阿暑达村农家乐和天寿湖度假村的65名彝族农民工服务员进行了为期3天的服务规范的教育和培训,推进了阿暑达新农村建设和餐饮服务行业的发展。二、开展送温暖活动1、1月17日、18日,会同区文明办、教育局、卫生局等14个部门,在XX县区银江镇阿暑达村和弄弄坪街道建设者广场分别开展了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活动,把科教、文体、法律和卫生送到村、社区,送到群众中,为15户贫困职工和10名贫困学生发放了桶装油和慰问金,为20户贫困家庭赠送了家庭药箱,发放各种宣传资料500余份,送字画,年画300幅书籍300本。2、元旦、春节送温暖活动。开展五送活动,区总工会走访困难职工10户、送慰问金5500元,看望劳动模范7人,送慰问金3950元,为1090户特困职工发放慰问金(每户400元)。3、各级工会在元旦、春节期间走访困难职工、农民工、劳模1118人,送慰问金、慰问品价值45万元。三、结合工会工作实际,积极配合创模工作的开展1、举办了2期创模知识讲座、安全防范管理知识培训班,有135人参加了培训;有机结合创模与职工节能减排活动,专门下发了文件,对各级工会开展职工节能减排活动的内容提出了要求,同时,在职工中开展我为节能减排献一策提合理化建议活动。2、牵头组织全区职工实施今冬明春群众性百日安全生产活动,对基层工会的群众性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落实了工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员和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的责任,确保安全生产工作在创模活动中的保证作用。3、在社区工会中开展绿色环保家庭评选工作和家庭环保节能小发明的推荐工作,使环保的意识、观念和家庭环保、节能的小发明、科学方法得到推广。四、积极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选送一支代表队参加全市讲文明、树新风知识电视竞赛,获三等奖;在湖光社区和西海岸社区开展,共创和谐社区活动,对辖区居民进行了一次知识、文明礼仪知识和社会的普及和社会新风尚的教育活动。五、关爱劳模,弘扬劳模精神4月25日,召开了劳模座谈会,来自各行业的12名在职、退休劳动模范参加了会议,劳模们听取了近年来我区经济发展情况和区总工会开展的工作和活动,以及对劳模的推选、管理和对劳模精神、事迹的宣传情况的通报;他们畅谈了自己在各自岗位上发挥劳模的表率作用和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的感受、情况以及今后如何继续发挥模范作用的想法。六、关注《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情况1、开展了一次对企业贯彻《劳动合同法》情况的调查,初步掌握了贯彻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和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形成调查分析材料上报市总工会。2、与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个私经济协会组成联合执法检查小组,于3月15日至4月20日,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劳动合同法》贯彻实施情况专项检查活动,走访了68家用人单位,实际企业员工人数2171人,下达《劳动保障检查调查询问通知书》36份,下达《劳动保障检查限期改正指令书》27份;同时,检查小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进一步明确了今后检查和指导的重点。3、5月10日,联合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妇联在竹湖园大门口设点搭台,开展《工会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发放《农民工维权手册》200余份。七、心系灾区,奉献爱心1、5.12汶川大地震后,区总工会积极参加各种救灾捐助活动,奉献爱心。为阿坝州总工会捐助帐篷款25000元,分三批次慰问和看望灾区来攀就读的74名学生,送慰问品价值9121.12元。2、为灾区妇女捐助女性用品600套,价值3000元。3、开展爱心家教志愿活动,对灾区来攀就读的学生74名需要在暑假期间补课的情况和信息进行了调查、整理,上报市总统一调配,在暑假期间实施,使他们能够在教短时间内把因灾情耽误的课程补回来,同时,帮助他们疏导心心理,健康成长。八、加强乡镇工会组织建设,富于创新5月30日,成立了全市首个镇总工会银江镇总工会。这是新时期、新形式下工会工作的需要,也是我区乡镇工会组织建设中的一次重大尝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