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参与参加学术报告专题讲座登记卡研究生参与参加学术报告专题讲座收获及体会磁约束聚变能研究主讲人:段旭如时间:2011-11-23地点:超导与新能源研发中心报告厅报告人简介:段旭如,留德博士。于1997年至2004年底在德国宇航中心等研究机构做访问学者与客座研究员。现为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兼聚变科学所所长。国家磁约束聚变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等离子体物理与受控核聚变领域科技带头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及电子科技大学兼职教授。IAEA学术期刊《NuclearFusion》编委,国际托卡马克物理研究(ITPA)协调委员会成员,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国际暑期学校(IISS)筹划与指导委员会委员。ITER计划专项国内研究项目“磁约束核聚变相关的基础问题研究”首席科学家。报告内容:核聚变能源因具有资源无限,不污染环境,不产生高放射性核废料以及固有安全性等优点,是目前认识到的可以最终解决人类社会能源和环境问题、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开发核聚变能源,对于我国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和经济意义。正在法国南部城市卡达拉舍建设的ITER(InternationalThermalNuclearExperimentalReacto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项目之一,合作承担ITER计划的七个成员是欧盟、中国、韩国、俄罗斯、日本、印度和美国。总目标是演示核聚变能和平利用的科学和技术可行性。因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的原理与太阳内部的发光发热的原理相同,所以它也被人们形象地称为“人造太阳计划。报告扼要介绍聚变能研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国开展核聚变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主要有两大研究基地: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成都)和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合肥)。70年代左右,中科院物理所的CT-6和中科院等离子体所的HT-6B、HT-6M等小型托卡马克装置对放电物理等课题进行了研究。1984年,中国环流器一号(HL-1)投入运行;1992年,HL-1改造成HL-1M;1994年,中科院等离子体所成功研制HT-7超导托卡马克,使我国成为继法、日、俄之后第四个具有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的国家。2002年中国环流器二号A装置(HL2A)在成都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建成并投入运行。目前,中科院等离子体所主建的世界第一座具有偏滤器位形的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EAST,将于2005年建成。HL-2A主要研究强功率加热和高密度区物理,EAST主要研究长脉冲物理。随着HL-2A和EAST这两个大型托卡马克实验装置的先后建成并投入运行,中国将在国际核聚变领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为开展燃烧等离子体实验,给未来演示堆提供经验,1985年,在美国、苏联倡议下,由美国、日本、苏联及欧共体共同设计建造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即ITER(InternationalThermonuclearExperimentReactor),其目标是验证氘氚等离子体自持燃烧的科学可行性及聚变反应堆建造的工程可行性。迄今为止,ITER计划已完成概念设计CDA和工程设计EDA,进入选址建造阶段,目前主要是法国和日本两个国家在激烈竞争。进入21世纪,中国和韩国也加入到ITER国际组织,使得聚变研究的国际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能源是维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为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受控热核聚变研究激起数代科学家的无限遐思和不懈追求。从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美国、英国等少数几个核大国的秘密研究到50年代末的解密,再到60年代后很多国家参与受控聚变的研究,从开始以小型脉冲放电装置到具有大型磁体的实验装置研究,对许多设想都进行了原理性的探索,现在集中到以托卡马克为主的装置研究上。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探索,受控热核聚变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科学性及可行性均已得到证实。跨入新世纪,在更加广泛的国际合作背景下,随着世界上第一座试验性聚变反应堆的不久建成,受控热核聚变的成功已是曙光初现,有理由相信聚变能将会最终造福全人类,在人类科学史、技术史和文明史上写下极其光辉灿烂的华彩篇章!开展科技研究的方法与技巧主讲人:张真诚教授时间:2012年1月6日地点:信息楼01618报告人简介:张真诚,台湾交通大学计算机工程博士,IEEE&IEE会士,现任逢甲大学教授,台湾中正大学荣誉教授、合聘教授,台湾清华大学合聘教授。张教授曾发表信息科学论文1000余篇,其中SCI检索文章600余篇,专著10册,对于数据库设计、电子多媒体影像技术、密码学、电子商务安全等领域有卓越的研究贡献。报告内容:首先,张教授先介绍了做研究的动机与研究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