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全国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试题课程代码:04183全国200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财政与金融试题课程代码:0004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财政分配的目的是()A.满足微观经济主体需要B.追求利润最大化C.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D.参与市场竞争2.下列方法中,主要适用于军事、政治、文化、卫生等财政支出项目效益分析的是()A.“成本—效益”分析法B.最低费用选择法C.“公共劳务”收费法D.“影子价格”法3.行政管理支出属于财政支出中的()A.社会消费性支出B.财政投资支出C.政府采购支出D.转移性支出4.从补贴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来进行分类,财政补贴可分为()A.实物补贴与现金补贴B.企业补贴与居民补贴C.明补与暗补D.对生产的补贴与对消费的补贴5.政府财政收入划分为中央收入与地方收入的分类标准是()A.财政收入来源的经济部门B.性质C.预算的级次D.组织形式6.将税收分为中央税和地方税的税收分类标准是()A.税收缴纳形式B.税种的隶属关系C.征税对象D.课税标准7.房产税属于我国现行税收体系中的()A.商品课税体系B.行为课税体系C.所得课税体系D.资源课税和财产课税体系8.公债管理的首要目标是()A.满足投资者的需要B.争取利息成本最小化C.促进经济的稳定与增长D.增加公债的流动性9.我国现行预算管理体制是()A.统收统支体制B.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体制C.分级包干制D.分级财政管理体制10.可以用“交易的媒介”来表述的货币职能是()A.价值尺度B.支付手段C.储藏手段D.流通手段11.交易双方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交换资产或资金的流量而达成的协议是()A.现货合约B.期货合约C.掉期合约D.期权合约12.下列市场属于资本市场的是()A.同业拆借市场B.债券市场C.国库券市场D.商业票据市场13.我国的中央银行是()A.中国人民银行B.中国银行C.中国工商银行D.中国建设银行14.下列属于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是()A.中国人民银行B.中国工商银行C.中国交通银行D.中国进出口银行15.银行超过法定要求而保留的准备金与存款总额之比是()A.法定准备金率B.超额准备率C.现金漏损率D.存款派生倍数16.在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中占最基本和最重要地位的是()A.经常项目B.资本项目C.平衡项目以及官方储备D.错误与遗漏项目17.下列属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项目的是()A.外汇储备B.证券投资C.贸易收支D.职工报酬18.当需要增加货币供应量时,中央银行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出售债券B.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C.降低贴现率D.减少基础货币19.反映商业部门或批发商从生产厂家购买商品劳务所支付的价格变动程度的指数是()A.消费物价指数B.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C.批发物价指数D.生产物价指数20.通货紧缩较严重时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互配合的模式是()A.“一松一紧”模式B.“双松”模式C.“一紧一松”模式D.“双紧”模式来源:考试大-HYPERLINK"http://www.233.com/zikao/"自考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来配置土地、资本、劳动等社会资源的经济方式,其特征主要是()A.自由性B.竞争性C.平等性D.计划性E.法制性22.根据财政支出的性质分类,财政支出可分为()A.购买性支出B.经常性支出C.债务性支出D.转移性支出E.资本性支出23.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税收原则,主要包括()A.财政原则B.效率原则C.量入为出原则D.节约原则E.公平原则24.公债按照流动性不同划分,可分为()A.国内公债B.国外公债C.上市公债D.非上市公债E.生产型公债25.按财政政策调节国民经济总量功能分类,财政政策可以区分为()A.扩张性财政政策B.紧缩性财政政策C.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D.中性财政政策E.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26.货币职能主要有()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储藏手段D.支付手段E.调节手段27.与其他市场一样,金融市场包含的基本要素有()A.交易对象B.交易工具C.交易主体D.交易价格E.交易的组织系统28.汇率的表示方法主要有()A.美元标价法B.欧元标价法C.日元标价法D.直接标价法E.间接标价法29.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有()A.投资膨胀B.消费膨胀C.成本推动D.结构失调E.储蓄不足30.目前西方国家货币政策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