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统计(tǒngjì)指数分析法指数的编制是从物价的变动产生的。18世纪中叶,由于金银大量流人欧洲,欧洲的物价飞涨,引起社会不安,于是产生了反映物价变动的要求,这就是物价指数产生的根源。有些指数,如消费品价格指数,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同人们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有些指数,如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股票价格指数等,则直接影响(yǐngxiǎng)人们的投资活动,成为社会经济的晴雨表。指数作为一种对比性的统计指标具有相对数的形式,通常表现为百分数。它表明:若把作为对比基准的水平(基数)视为100,则所要考察的现象水平相当于基数的多少。譬如,已知某年全国的零售(línɡshòu)物价指数为105%,这就表示:若将基期年份(通常为上年)的一般价格水平看成是100%,则当年全国的价格水平就相当于基年的105%,或者说,当年的价格上涨了5%。1统计指数(zhǐshù)概述二、指数的种类(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个体指数反映单一项目的变量变动(biàndòng)如一种商品的价格或销售量的变动(biàndòng)2.总指数反映多个项目变量的综合变动(biàndòng)如多种商品的价格或销售量的综合变动(biàndòng)总指数与个体指数有一定的联系,可以用个体指数计算相应的总指数。用个体指数简单平均(píngjūn)求得的总指数,称为简单指数;用个体指数加权平均(píngjūn)求得的总指数,称为加权指数。(二)反映性质不同数量指数反映现象的规模、水平变化的指数如产品产量指数、商品销售量指数等质量指数综合反映生产经营工作质量变动(biàndòng)情况的指数如价格指数、产品成本指数等(三)对比的基期不同(bùtónɡ)1.定基指数——将不同(bùtónɡ)时期的某种指数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指数数列。在同一个指数数列中,如果各个指数都以某一个固定时期作为基期,就称为定基指数;2.环比指数——如果各个指数都是以报告期的前一期作为基期,则称之为环比指数。(四)按时间状态不同,有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1.动态指数——由两个不同时期的同类经济变量值对比形成的指数,说明现象在不同时间上发展变化(biànhuà)的过程和程度。2.静态指数——包括空间指数和计划完成情况指数两种。空间指数(地域指数)是将不同空间(如:不同国家、地区、部门、企业等)的同类现象进行比较的结果,反映现象在不同空间的差异程度。计划完成程度指数是由同一地区、单位的实际指标值与计划指标数值对比而形成的指数,反映计划的执行情况或完成与未完成的程度。(五)计算形式不同简单(jiǎndān)指数计入指数的各个项目的重要性视为相同2.加权指数计入指数的项目依据重要程度赋予不同的权数(六)常用的计算总指数的方法或形式1.综合指数——从数量上表明不能直接(zhíjiē)相加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指数。2.平均指数——以个体指数为基础,采取平均形式编制的总指数。三、作用1.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变动(biàndòng)方向和程度。在统计实践中,经常要研究多种商品或产品的价格综合变动(biàndòng)情况,多种商品的销售量或产品产量的总变动(biàndòng),多种产品的成本总变动(biàndòng),多种股票价格综合变动(biàndòng)等。这类问题由于各种商品或产品的使用价值不同、各种股票价格涨跌幅度和成交量不同,所研究总体中的各个个体不能直接相加。指数法的首要任务,就是把不能直接相加总的现象过渡到可以加总对比,从而反映复杂经济现象的总变动(biàndòng)方向及变动(biàndòng)幅度。2.分析和测定现象各个构成因素对现象发展变动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利用指数体系理论可以测定复杂社会经济现象总变动中,各构成因素的变动对现象总变动的影响情况,并对经济现象变化作综合(zōnghé)评价。任何一个复杂现象都是由多个因子构成的,如:销售额=价格×销售量。又如影响利润总额变化的各种因素有产品产量、产品销售量、产品成本、产品销售价格等。运用指数法编制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零售量指数,可分析它们的变动对商品零售总额变动的影响。编制产品产量指数、产品销售量指数、产品成本指数和产品销售价格指数等并分别对它们进行测定,根据各因素变动影响,可综合(zōnghé)评价利润总额变动的情况。3.反映现象的变动趋势,对比分析有关数列之间的变动关系。编制一系列反映同类现象变动情况的指数形成指数数列,可以反映被研究现象的变动趋势。例如,根据1980-2002年共23年的零售商品价格资料,编制22个环比价格指数,从而构成价格指数数列。这样,就可以揭示价格的变动趋势,研究物价(wùjià)变动对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