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年顾城简介资料工作报告顾城简介顾城,1956年生于诗人之家,父亲是著名诗人顾工,顾城写诗功力深厚不但新诗了得还精于写旧体诗及创作寓言故事诗,顾城是朦胧诗主要代表人物,顾城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早期的诗歌有孩子般的纯稚风格、梦幻情绪,用直觉和印象式的语句来咏唱童话般的少年生活。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后期隐居激流岛,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杀死妻子谢烨后自杀。身后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作品译成英、法、德、西班牙、瑞典等十多种文字。出生:1956年9月24日中国北京逝世:1993年10月8日(37岁)新西兰奥克兰激流岛职业:诗人、作家、画家创作时期:1970年代~1993年文学运动:朦胧派、现代主义父母:顾工姐姐:顾乡子女:木耳人物经历顾城,原籍上海,1956年9月24日生于北京。1968年,即12岁时辍学养猪。“文革”前即开始写诗。1969年随父顾工下放山东广北一部队农场。1973年开始学画,并进入社会性作品写作阶段。1974年回京在厂桥街道做过搬运工、锯木工、借调编辑等。北京文艺、山东文艺、少年文艺等报刊零星发表作品。1977年重新开始写作,在蒲公英小报发表诗作后在诗歌界引起强烈反响和巨大争论,并成为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诗人。1980年初所在单位解体,失去工作,从此过漂游生活。后辞职隐居激流岛。1982年加入北京市作家协会。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7年5月应邀赴德国参加明斯特“国际诗歌节”,随后开始周游西欧和北欧诸国,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后定居新西兰。1988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分析员。后加入新西兰国籍并辞职隐居激流岛。1992年重访欧美并创作。获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创作年金,在德国写作。1993年,又获德国伯尔创作基金,在德国写作。1993年10月8日于新西兰所居岛因为离婚与其妻谢烨发生冲突,谢烨受伤倒地,过程成谜,顾城随即自杀,谢烨于其死后数小时不治。顾城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逝世后由父亲顾工编辑出版顾城诗全编。家庭悲剧1979年顾城和谢烨(1958年7月4日-1993年10月8日)在火车上邂逅,为了追求谢烨,顾城赶到上海,天天躺在谢烨家门前木箱子里。1983年8月5日在上海与谢烨结婚。1986年参加北京市作协在昌平举办的“新诗潮研讨会”,结识北京大学中文系女学生李英(1964年1月-2014年1月8日)。1988年顾城夫妻前往新西兰激流岛定居,生有一子木耳,顾城不能容忍小孩夺走妻子对他的爱,谢烨只好将小孩寄养在朋友家中。1990年7月李英成为第三者,谢烨竟能容忍三人世界。1993年1月迫于生计问题,顾城在西班牙、荷兰、罗马尼亚等国家讲学。是年3月李英和英国情人约翰离开激流岛,顾城为此大受打击,写下遗书,多次自杀未遂。1993年10月,谢烨收拾行装,准备由奥克兰前往德国,在前往奥克兰的码头被顾城劝回家,顾城在新西兰激流岛寓所与谢烨发生争执,在冲突中谢烨受伤倒地,顾城随即自缢身亡,谢烨在送医院途中死去。顾城杀妻的过程成谜。媒体报道称“顾城用斧头杀妻”,并称“一个儿童已向新西兰警方作证,事发当天他看到顾城躲在顾乡家前面的小径,等约好的谢烨下车往顾乡家走去时,顾城持斧头从背后砍杀了她。1993年10月文汇报”。而依据顾乡(顾城之姐)在顾城最后的十四天所说,斧头根本就是不相关的偶然在场物件,没有丝毫血迹,与案件无关,谢烨也仅仅是在额头上有个不注意就看不到的小伤口而已。因此对顾城杀妻衍生出两种说法,一是蓄意谋杀,二是误伤。文学创作顾城是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与舒婷的典雅端丽、委婉绰约、美丽忧伤相比,顾城的诗则显得纯真无瑕、扑朔迷离。但是,在顾城充满梦幻和童稚的诗中,却充溢着一股成年人的忧伤。这忧伤虽淡淡的,但又象铅一样沉重。因为这不仅是诗人个人的忧伤,而是一代人觉醒后的忧伤,是觉醒的一代人看到眼前现实而产生的忧伤。“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经历过“文革”的一代青年,对顾城的这两句诗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朦胧诗,是当时激动人心的思想、文学“解放”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当代新诗革新的起点。在顾城冥寿50周岁的前一年,四卷本的“顾城文学系列”首卷――顾城文选·别有天地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据此次“顾城文学系列”策划人刘曦强介绍,此套四卷本将延续至次年9月出完,整套文选由“顾城之城”网站站主江晓敏和顾城胞姐顾乡联合编选并注释。总计150多万字的散文体作品,囊括了顾城旅居海外的1992年至1993年这一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