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进口煤炭贸易浅析(2009年1-8月)汾渭能源·中国煤炭资源网薛文林从2008年底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急剧下滑,国际煤炭价格大幅回落,而山西省又进行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煤炭资源整合、企业兼并重组工作,使国内煤炭供应紧张,特别是炼焦煤和优质无烟煤,致使国内外煤价倒挂。同时由于国际HYPERLINK"http://www.chinacir.com.cn/sjzx/article.asp?id=16063"\t"_blank"原油价格的影响使国际运费低廉以及国内煤电谈判陷入僵局等因素助推,于是国外煤企大量向国内低价出口。据中国煤炭资源网数据统计,2009年1-8月,中国煤炭进口总计为73,932,338吨,进口额为6,167,149,788美元。2009年1-8月中国分别从25个国家和地区进口煤炭,主要是从澳大利亚、越南、印尼、俄罗斯、蒙古、朝鲜、加拿大这七国进口,涉及煤种有动力煤、炼焦煤、无烟煤。这七国进口的煤炭贸易量占到全部进口量的99.14%。贸易额占到全部进口量的99%。如下表所示:2009年1-8月煤炭进口主要七国数据表国家贸易量(吨)贸易额(美元)加拿大2,969,334393,690,991窗体顶端朝鲜3,421,126243,198,933蒙古3,633,799186,709,396俄罗斯联邦7,149,466610,262,556印度尼西亚11,920,514819,860,718越南15,693,721805,631,279澳大利亚28,508,5823,040,794,020全国73,932,3386,167,149,788窗体底端贸易量占比如下图所示:贸易额占比如下图所示:占比分析表:国家贸易量占比%贸易额占比%加拿大46朝鲜54蒙古53俄罗斯联邦1010印度尼西亚1613越南2113澳大利亚3951从上表可以看出:澳大利亚贸易量接近40%,贸易额达51%,属于绝对的第一位,同时也表明其煤价是较高的。预计澳大利亚煤炭进口中国今年贸易量可达3000万吨以上。和澳大利亚一样贸易额占比高于贸易量占比的国家是加拿大,这主要是由于其主要是进口炼焦煤的缘故。蒙古国也是进口的炼焦煤,但由于其成本优势和地缘优势,所以售价相对较低,焦煤品质的差异也是原因之一。分煤种来看,无烟煤进口量最多,炼焦煤次之,动力煤最少。如下各表:无烟煤进口分国别统计表(2009年1-8月):类别1-8月累计数量(吨)金额(美元)全国合计23,643,1671,491,818,408越南15,693,721805,631,279朝鲜3,421,126243,198,933俄罗斯联邦1,461,293139,122,039澳大利亚3,048,556302,949,156按贸易量多少分别为:越南、朝鲜、澳大利亚、俄罗斯。越南占据绝对优势,占全国无烟煤进口贸易量的的三分之二。但所进口的无烟煤“三低”----硫分、挥发分、发热量很低(5000大卡左右),所以其价格也较低,大多是供给电厂、水泥厂等作为动力煤使用。炼焦煤进口分国别统计表(2009年1-8月):类别1-8累计数量(吨)金额(美元)全国合计21,639,4532,745,449,453印度尼西亚1,125,181126,168,745蒙古2,170,167125,917,440俄罗斯联邦922,322130,825,248加拿大2,579,573360,380,827澳大利亚14,547,8911,960,085,582按贸易量多少分别为:澳大利亚、加拿大、蒙古、印尼、俄罗斯。澳大利亚占据绝对优势,占全国炼焦煤进口贸易量的的三分之二强。从加拿大进口炼焦煤主要是由TECK公司生产的优质主焦煤。蒙古国进口的炼焦煤主要是从南戈壁省生产的。随着中蒙边境交通设施的建设,利用地缘优势,未来蒙古国进口炼焦煤的会越来越多。据汾渭多次在边境口岸实地考察认为,蒙古进口的煤炭实际上要比海关统计的数字要多一些。至少应该比从加拿大的进口的炼焦煤要多。动力煤进口分国别统计表(2009年1-8月):类别1-8月累计数量(吨)金额(美元)全国合计18,864,4431,307,410,568印度尼西亚3,552,630248,061,615蒙古1,274,29250,891,853俄罗斯联邦3,632,225266,726,422加拿大389,76133,307,246澳大利亚9,818,624692,773,291按贸易量多少分别为: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尼、蒙古、加拿大。澳大利亚占据绝对优势,占全国进口动力煤贸易量的的二分之一。由于中国国内动力煤供应相对宽松,所以动力煤进口仅仅是作为国内电厂的一点补充,随着国际煤价整体走高,以及国内供应的持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