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文档列表 / 心理学试题/课件 / 文档详情
《10的认识》教学反思1.docx 立即下载
上传人:书生****写意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0的认识》教学反思1.docx

《10的认识》教学反思1.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0的认识》教学反思1《10的认识》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0的认识》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0的认识》教学反思1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已有一定的数学经验和知识积累,特别是10的认识这一内容,大多数学生在幼儿园或在家里已接触过。因此教学中不能让学生被动汲取、模仿、记忆和反复训练,而是创设了动手时间、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体现知识形成过程,体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一、从动手操作让孩子理解10个一是1个十10个一是1个十是建立新旧计数单位联系的`重要内容,也是为孩子后续学习所需要的至关重要的内容。教学时我让孩子数小棒,边数边摆当数到9时停顿以下在摆一个,问孩子:有几根小棒?孩子很容易回答10根,这是马上指导孩子把10根小棒用皮套捆成一捆,让孩子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跟着教给孩子10个一是1个十,有了直观的小棒及捆小棒的过程作依托孩子很容易的理解了。而后又用计数器,知道孩子边拨珠边数数,进一步巩固满十进一的十进制关系。但从孩子的操作情况来看,孩子对数为的理解还有待提高,同时让我深深的感到孩子确实不是很聪明,也是我信心满满的完成实验的任务而有所动摇了。二、通过实际让孩子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学生在从分得活动空间列举了很多与10有关的例子,如:10个手指、10个脚趾、10个同学站一队、一捆小棒有10根,等通过让学生距离动一动说一说数一数指导10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指导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学生活中的数学。教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适时调整。也就是要充分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基础,一切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才会让孩子学有所得。《10的认识》教学反思2案例一的设计是严格尊重教材的编排顺序,亦步亦趋进行教学设计,不顾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教师牵扯着学生往前走,带来的学生厌学。案例二的教学设计打破了过去传统的认数模式,对10的认识与10的加减法进行了整合与重组,教学效果非常显著。这充分证明有效的教学设计应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突出教学活动的主体化。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实现以人为本。首先考虑的就是学生怎样学习?他们想到哪里去?而不是教师想要学生到哪里去?教师不能把学生当作一张白纸,而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只有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的教学,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真正达到教学有效的.境界。案例一的教学是管束下的学生活动,教师围着教材转,学生围着教师转,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空间,只能囿于教师和教材划定的圈子里,做着无味地、重复性的练习。案例二的教学则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活动。2、突出教学过程的动态化。当代教学设计理论家和教学心理学家梅里尔教授在其《首要教学原理》一书中提出教学的五项基本原理,实际上是五个要素、五个阶段——以“问题”为中心,教学要围绕着“激活”、“展示(论证)”“应用”和“整合”这样一个循环圈展开。也就是要创设问题情境,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经历探索思考的过程。案例二的教学过程是一种流动、动态的过程,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精心设问,有效引导,引领学生到达他们想去的地方。学生对10的抽象过程、10的基数、序数、含义及10的组成已经有了足够的认识,教师采用压缩此过程,而将认知的方向延伸到更高的地方,即通过10的组成自然而然学习10的加减法,将10的组织与加减法充分联系起来,达到知识整合的目的,使学生在一种动态生成下的“做数学”中建构了数学模型,获得了成功的情感体验。3、突出教学交流的民主化。4、突出学习方式的多样化。《10的认识》教学反思36-10的数学的组成是学生在学生了2-5的数的组成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学会通过操作学习数的分解和组成,而且绝大多数的学生在幼儿园中已经知道了2-10的组成。怎样教学这部分的内容才能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原来的基础的有所提高,同时让学生的迁移类推和归纳分析能力得到培养。首先,加强操作,把操作与思考结合起来。操作是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基本方式,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学生对实物、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起6~10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知识表象。如教学8、9的组成,我让学生把8个圆片分成两部分,学生马上按摆也了一种分解。这时我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把所有的`分分法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来。学生们经过思考、讨论、交流,联系前面学习的经验,按照一部分依次加1,另一部分依次减1的规律摆出8的组成。因为学生对摆学具找数的组成这样的操作活动已经不太感兴趣,所以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活动动机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10的认识》教学反思1

文档大小:26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年会员
99.0
¥199.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

手机号注册 用户名注册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登录
手机号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扫一扫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

首次登录需关注“豆柴文库”公众号

新用户注册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年会员
99.0
¥199.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