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17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17页参与农村金融发展合作事业参与农村金融体系机制建设,促进供销社发展冯安华一、发挥供销社自身优势,参与农村金融建设机制创新近年来,由于金融改革,国有商业银行在县域农村地区,缺乏大型金融机构与农村微型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对接机制,由于信息不对称、贷款成本高难以在农村开展信贷业务。出于防范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的考虑,大量撤并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分支机构与营业网点,向城市收缩并上收贷款权限,导致乡镇金融服务网点锐减。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和农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贷款难成为制约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这个问题就使人想起供销社与商业部门的“三分三合”。从历史上看,供销社与商业行政部门有过三分三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从表面上看,是供销社与商业行政部门的职责交叉、权责不清造成的,实质上,即使在计划经济强势的情况下,由于成本等因素影响,商业行政部门也无力把触角伸到县以下的农村,并最终规定县级及下的商业流通主要业务由供销社负责,这也反面证明了供销社在农村商业流通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销社更有优势发展壮大。对于农村金融实际也存在这种情况,金融企业实际也相当于在出售货币来赚钱的企业,但是在农村地区由于它的客户特殊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离开了与供销社及合作社的合作,由于运1作的成本高,再加上金融风险大,它也无力能像在城市一样,在农村开展正常的金融业务,特别是县及以下的广大农村地区。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创新的理论认为,制度创新的动因是市场主体在现有制度安排下无法获取的利润,只能通过制度创新来实现,如规模经济、外部经济内部化、降低风险和交易费用,潜在利润的存在说明原有的制度有改进的余地。对于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也是这样,金融机构作为企业只有在农村运用新的运行机制,且这种机制能有效减少风险与控制成本、获取利润,金融机构才能在农村地区生根,才能长久存在,并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在农村货款客户的特点是人员复杂,客户多而数额少,期限短,地理距离远、可抵押物少,对贷款流向控制难度大;农村地区的小企业、个体户多,这些企业易倒闭,容易形成呆帐坏帐。金融机构要和分散的农户打交道,人力成本与交易成本是很高的,搜集各种信息的成本和监督成本等。例如,对于农户贷5000元,期限为半年,银行调查、催款的代价可能还不够成本的一半。由于农村贷款客户的复杂性决定了现有框架下,农村金融机构运行的高成本和高风险。供销社组织的在农村地区拥有其他经济组所无可比拟的优势,决定了它可以在金融制度创新中发挥作用。供销社有为农村与农民服务的传统与经验,了解各家各户的情况;供销社熟悉农民生产过程,这样可以掌握农户的现金流,就容易防范信用风险;还能以专业合作社和协会组织来对社员进行担保贷款。2农村金融机构与供销社合作,可以利用现有供销社的渠道、网点、人员与设施,极大的节约合作与开发市场的成本。如,金融机构在农村的大部分贷款客户都与供销社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供销社企业本身就是贷款大户,有的贷款个体户就是供销社的老职工。供销社进入金融领域,能获取融资等多环节的收益,拓展供销社业务,增加农民致富的渠道。同时,供销社也能“近水楼台先得月”,有了更好更便捷的融资渠道。与供销社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紧密的联系,减少金融机构运作成本,提供灵活的个性化服务方式,必定是这些新型金融机构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否则必将重蹈商业银行在农村萎缩的覆辙。将供销社及所属的专业合作社、协会、资互助社、担保融资机构和银行等金融部门结合在一起,在农村信用机制建设、抵押担保机制建设、保险机制建设、大型金融机构和微型金融机构资金对接机制建设以及政府支农资金运作机制的等多方面都可以开展有效合作。中央对农村建设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鼓励供销社拓展经营范围,参与农村金融建设。特别是供销合作社近年来通过“四项改造”与“新网工程”建设,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社会影响力与信用程度明显提高,网点逐步增多,完全有条件参与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建设。近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凡是与供销社合作的金融机构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时供销社也获得了好的发展。供销社参与农村金融改革必将从制度上突破农村金融发展的瓶颈,供销社参与的3新型农村金融有效的运行机制与体系的已初现端倪。二、依据金融机构特点,选择适合参与模式现在金融机构类型多样,功能不同。供销社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农民的贷款的多样化需求,参与农村金融建设要与改进对农民的服务方式结合起来,使农民贷得起、贷得到、贷得方便。要充分发挥小型金融机构的灵活性XX县区域内的优势,满足农民的个性化需求,建设类型不同的金融机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