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印度教学目标:1.能够利用地图说明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2.了解印度人口众多,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3.利用文字和图片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分析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4.学会辩证的分析问题,认识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分布和主要河流。2.掌握印度的气候类型及其影响。3.运用图表和数据,了解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问题给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4.阅读地图,联系印度自然条件,简要分析印度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5.阅读地图,指出印度主要的工业城市和工业部门,简要分析工业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6.了解印度工业发展历程,举例说明印度高新技术产业对印度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教学重点:印度的人口问题和粮食问题;热带季风气候与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关系;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及分布地区;印度工业中心和原料产地的密切关系。教学难点: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工业发展特点。教学方法:演示、讨论、归纳、图表分析为主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演示一组印度的自然风情、民间舞蹈和泰姬陵等图片,提问:这些反映的是哪个国家呢?(印度)。教师简述介绍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指出与我国的可比性,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学习。板书:第三节印度一、位置和范围〔新课教学〕1、课件演示:图7.32“印度在世界的位置”,“印度的地形”,提问,学生描述:印度的海陆位置,主要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及方位,对比国家面积,读出印度首都。(学生回答略)。重点突出: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2、课件演示:图7.34“印度的地形”,引导观察:印度的地形特点,找出主要的河流、平原、山脉和高原。3、学生读图,回答:主要河流是恒河(印度人心中的母亲河,圣水河),印度地形可以分成三大地区,西北部是喜马拉雅山南侧山地,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是广大的德干高原。4、教师讲述:从地形来看,印度分布面积最大的是德干高原,其次是恒河平原,山地面积较小,绝大部分领土在海拔1000米以下,起伏较小,由于开发历史悠久,(补充)印度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目前,印度面临着巨大的人口压力。板书:二、世界人口第二大国5、演示:“世界人口数前六位国家”,读出中国和印度的人口数。截至2011年,印度人口总数为12.10亿,成为世界上第二个人口超过10亿的国家。6、课件演示:图7.36“印度人口数量变化”,思考:2000年印度的人口数,从1951年到2000印度人口大约增加了多少亿?读图分析印度人口每隔10年的增长速度,师生得出印度人口问题的主要特征是:人口增长速度过快。7、学生阅读“印度的人口政策”和数据表,分组讨论人口过度增长会给印度带来的影响。课件演示人口压力的图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印度人口如果继续按照年均近1600万人的速度增长,这个南亚大国将在本世纪中叶取代中国,成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为了避免人口爆炸的危机,印度政府正逐步加强计划生育的宣传推广。印度除了人口压力外,还面临着水旱灾害威胁。板书:三、水旱灾害频繁发生8、展示印度洪灾和旱灾的图片和新闻报道,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印度多水旱灾害呢?9、引导学生从印度的纬度位置入手,结合前面学过的亚洲气候分布,课件演示图7.38“孟买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思考:印度主要气候类型以及气候特点。10、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主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雨旱两季。降水集中在夏季,特别是7月可以达到600毫米以上。11、课件展示图7.39“南亚1月、7月风向”,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从风向和源地入手,简单分析出来自海洋的西南季风带来丰富的降水。并组织学生讨论:西南季风的强弱和登陆时间的早晚对印度降水的影响,并完成教材的填表练习。12、提问:印度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采取的应对措施?(我们生活的城市是否有相似之处。)学生看书了解印度针对频繁发生的水旱灾害,兴修许多水利工程,但还是不能满足抗灾的需要,还需努力。〔课堂小结〕印度,这已拥有几千年文化的泱泱大国在今天是否还延续着昔日的辉煌?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第二课时〔导入新课〕复习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近年来人口增长过快等,粮食需求压力大,因此印度十分重视粮食生产。我们这节课重点讨论印度的粮食问题,导入新课。板书:四、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新课教学〕1、课件演示:图7.42“印度水稻和小麦的分布”,让学生快速抢答:刚才在图中你看到哪两种粮食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