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MERGEFORMAT5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说课稿说教材(一)说教材内容《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50——51页的教学内容,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乘除运算,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在具体的生活实例中对运算定律有所接触有所体会,教科书中多次渗透了运算律和简便计算的一些方法。可以说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节内容是五个定律的起始课,研究方法对后继学习起到引领作用。本节课按照问题猜想——解释验证——得出结论——应用提升的顺序编排。学生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继学习。(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对本课的教学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内容及字母表达方式。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用途,发展应用意识。2.过程与方法:经历猜想——验证——结论——应用的探索过程,培养科学探究意识与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主动探索、互相合作的学习习惯。(三)说重点、难点重点: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探索过程,经历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渗透归纳猜想的数学思想方法。难点: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内容及字母表达方式,归纳猜想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二、说学情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合作探索运算过程及掌握运算律时,我提倡让同学们通过观察、计算、发现规律、小组探究规律的方法进行学习,这一点会大大地减少学生推导乘法运算律的难度,为学生探索知识过程提供了一个构建知识的桥梁。三、说教法、学法(一)说教法在对教材和学生进行充分分析后,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四环节循环教学法、自主探索学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二)说学法新课程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本节课主要的学习方式有:自主探索、交流讨论、操作练习等。在活动中发现规律,并通过自主验证,来总结规律是本节课的特点,所以自主探索成了学生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探索过程中学生与学生间、老师与学生间的交流讨论是学习效果的重要保证;在概括规律建立模型后,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操作练习,让所学得到巩固加深。四、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算题卡片。五、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交换1.小明在钓鱼。提问:“小明”和“鱼”的位置可以交换吗?2.看25这个数中的“2”和“5”的位置可以交换吗?师总结:在数学中也有些情况不可以交换位置,但是,有些情况就可以交换位置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数学中有关交换的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交换)(二)互动新授、探索新知活动一:探究加法交换律1.根据观察,提出猜想:(1)课件出示+=+4+6=6+4=(2)谁能说出这两道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数+加数=和)(3)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说说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组内交流)(4)引发猜想:是否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都不变?2.学生验证:(1)你能照上面的样子再写两组吗?(2)观察上面的式子,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给你所发现的规律起个名字吗?提示:这些例子都是几个数相加?两者之间发生了什么变化?结果怎样?我发现了:。我给这个规律起的名字是:。(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验证时举例证明)(3)课件出示: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4)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启发学生用符号或字母)。(设计意图:用喜欢的方式表示,提高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例:◆+●=●+◆甲数+乙数=乙数+甲数a+b=b+a(5)课件出示: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b=b+a活动二:探究乘法交换律1.根据观察,提出猜想1.乘法也有交换律吗?我的猜想:(填有或没有)举例验证:我的发现:2.学生汇报发现结果,课件出示: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3.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数,乘法交换律用字母可以怎样表示呢?4.学生汇报。5.课件出示: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a×b=b×a。(三)联系生活、运用定律1.列举生活实例解释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感受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用途。(教材50页例二)2.加法、乘法验算。(设计意图:通过解释应用,明白交换律的价值)(四)巩固练习1.教材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汇报。问:你观察到了什么?是怎么想的?还可以怎样填?运用了什么定律?2.教材练一练第3题。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质疑,互相补充,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