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12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12页论行政法中对信赖利益保护司法适用摘要。在论述行政法中信赖利益保护的内涵、构成要件和机制的基础上,分析信赖利益保护的司法适用问题,适用范围狭窄、判断基准不明和补偿机制缺位是导致司法实践中行政相对人的信赖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的主要原因,要通过扩大适用范围、明确界定标准、确定权衡规则、完善补偿制度对行政法的法规制度进行完善。关键词:行政法;信赖利益保护;司法适用在司法实践中,面对各种纠纷解决的现实需要,行政法中信赖利益保护的司法适用问题也得到了逐步突显。而能否确保公民的信赖利益能够得到保护,直接关系到政府能否长期维持自身公信力,从而将给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带来长远影响。因此,还应加强对行政法中对信赖利益保护的司法适用问题的研究,从而更好的推动我国行政法的发展与完善。一、行政法中信赖利益保护概述(一)内涵从语义上来看,行政法中信赖利益实际为行政相对人结合行政主体实施行为和颁布政策、法律法规等行政行为的稳定性而产生对某种特定权益的合理信赖。而信赖利益保护则为行政主体对原本行政行为或规定进行变动时,需要对行政相对人给予自身行为合理信赖以保护。按照这一原则,行政主体无论合理的变动哪种利益,都要给予行政相对人无过错补偿。从含义上来看,遵循行政法的信赖利益保护原则,就是给予公民对国权权力的信任一定的保护。所以在政府无法履行做出的承诺时,需要从法律上加强公民信任保护。在国内法学界,普遍认为遵循信赖保护原则要求政府对行政行为或承诺做到守信,不能进行随意更改。在该原则下,行政行为应具有确定力,在缺少法定事由和程序的条件下不能轻易改变、撤销或废止。如果行为实施后存在可能给国家、社会公共利益带来重大损失的严重违法情形,行政机关需要因为行为改变或撤销给无过错相对人带来的损失进行补偿。(二)构成要件从构成要件上看,行政法中的信赖利益保护以信赖为基础。而信赖的产生,是在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生效的情况下,如果行政行为无效,将无法导致合理信赖的生成。作为国家意思表达,行政行为需要有效成立。如果行政行为在形成阶段,无法进行国家意思的明确、完整表达,将不构成信赖基础。值得注意的是,行政机关并非全能,在不同时期可能出现不同的过错,还要给予适当改正的机会,因此不能在各个时期进行原则适用。信赖表现也为信赖利益保护的构成要件。所谓的信赖表现,即为行政相对人针对行政行为产生信赖后作出的行为,其带有信赖意识的表达,同时也是具体的信赖行为。作为行政相对人,通过证明自身有表达对某些行政行为信赖的意思,并付诸了处分行为,就能得到信赖利益保护。信赖利益保护包含信赖值得保护的构成要件。具体来讲,就是针对某行政行为,行政相对人付诸的行为不存在过错。这意味着,行政相对人是基于一般社会经验法对政府行为产生的信赖,如果存在主观恶意,应判定为不受信赖利益保护。(三)保护机制在行政法中,信赖利益保护机制主要包含信赖利益损失的补偿机制和存续保护机制。其中,信赖利益损失的补偿机制为行政主体依法变更行政行为导致行政相对人因此受到信赖利益损失而给予合理财产补偿的保护机制。从制度性质上来看,包含行政补偿机制和行政赔偿机制。按照《行政许可法》第8条规定,由行政行为变更给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造成的财产损失,依法应由行政机关给予补偿。在第76条规定中,由行政机关依法实施行政许可,造成当事人合法权益受损的,应由行政机关依法给予赔偿。而存续保护机制是在行政主体为保护合理信赖而做出的不变更、撤销已生效行政行为的机制,被称之为完全信赖保护,需要对已经生效的行政行为维持现状。按照《行政许可法》第8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获得行政许可的,依法应受到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撤销或改变生效行政许可。该项机制的建立,有助于维持公民信赖法律状态的稳定性。二、行政法中信赖利益保护的司法适用问题在研究行政法中信赖利益保护理论体系的过程中,还需要回答在社会实践领域中的法律问题。而从司法适用的角度来看,行政法中的信赖利益保护存在较多问题。(一)适用范围狭窄在社会活动中,行政活动为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绝大多数的社会活动都要依照行政法进行适当调整,所以绝大多数合法的社会活动都将得到信赖利益保护。但是在立法方面,仅《行政许可法》中对信赖利益保护原则进行了确立,其他行政法律法规中并未制定信赖利益保护原则。在这种条件下,仅行政许可属于信赖利益保护的受益性行政行为,其他行政行为不再信赖利益保护的司法适用范围内。但是从社会实践来看,许多非行政学科的行政行为都给公民信赖利益带来了损害。而在司法实践中,由于缺少能适用信赖利益保护原则的法规,导致法院缺少为公民提供信赖利益保护的法律依据,所以仅能对此作出阐释,无法进行判决。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