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科学《声音》综合练习题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唐代诗人张继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描述了客船中的人听到远方的场景。此时听到的钟声是通过()传来的。A.水面B.客船C.空气2.拨动()的声音最强。A.皮尺B.塑料尺C.钢尺3.电影《铁道游击队》中的队员们为了抗日,经常将耳朵贴在钢轨上,这样做主要是()。A.卧倒,防止敌人发现自己B.防止敌人的机枪扫射C.因为声音在钢轨中传播比在空气中快,能提前听到日军火车到来4.我们把手放在耳廓后面,是为了()。A.扩大耳廓听得更清楚B.控制声音进入耳朵C.为了好看5.我们做的土电话能听到对方小声讲话,是因为纸杯把声音()了。A.扩大B.缩小C.不变6.声音可以向()传播。A.一个方向B.四面八方C.两个方向7.想要研究“物体发出声音的高低与物体粗细的关系”,应该选用的实验材料是()。A.B.C.8.下列不属于噪音的是()。A.机器的轰鸣声B.午夜的钢琴声C.教师上课9.如图所示,外界声音传到大脑的路径正确的是()。A.外耳道—听小骨—耳蜗—鼓膜—大脑—听觉神经B.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C.外耳道—耳蜗—听小骨—鼓膜—大脑—听觉神经D.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10.小闹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给我们的?()A.闹铃→空气→耳朵→闹钟的外壳B.闹铃→空气→闹钟的外壳→耳朵C.闹铃→闹钟的外壳→空气→耳朵二.填空题(共10题,共34分)1.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鼓面()产生的。2.声音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长短、()等因素有关。3.我们能够发出声音,主要依赖喉咙里的()。它越紧发出的声音越()。4.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停止声音就停止了。5.()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6.声音的强弱可以用()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7.声音可以在()中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8.音调是由物体振动的()决定的。同一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振动越慢,音调越()。9.尺子振动的()受尺子伸出桌面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10.用纸卷成一个“喇叭”,用这个纸喇叭听微弱的声音;拿掉纸喇叭,再听同样的声音。通过比较发现,用纸喇叭听到的声音比拿掉纸喇叭听到的声音更清楚,这说明纸喇叭有()的作用。这个模拟实验研究的是()的作用。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弦的音高与制作材料有关。()2.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发出的声音越低。()3.做“土电话”实验时,线不拉直,也能听到对方的声音。()4.为了防止琴弦松脱,琴弦调得越紧越好。()5.音叉发声时看起来没有运动,所以音叉发声时不振动。()6.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7.耳廓有收集声音并把声音导入外耳道的作用。()8.声音传播的方向是向四面八方的。()9.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水面会有波纹产生。()10.手指在一根琴弦上移动,弦振动的部分越短,音高越高。()四.连线题(共1题,共5分)1.把人耳各部分的名称与主要功能用线连起来。外耳道将声波转化为振动鼓膜传递声波到中耳听小骨传递声波到内耳耳蜗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听觉神经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五.填表题(共2题,共20分)1.探究尺子发出声音的音高变化实验记录表。2.完成声音强弱与振动物体的关系记录表。六.简答题(共5题,共27分)1.二胡只有两根弦,它是怎样发出高低不同、强弱不同的声音的?2.编钟上悬挂的是铜器。用木槌击打铜器。请你判断铜器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3.为什么说“一个巴掌拍不响”?4.想一想,上课时坐在教室里能听到哪些声音?坐在教室里能听到的声音有?5.为什么女生的音高比男生高?七.材料题(共3题,共19分)1.写出下图各部分的名称。2.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两个纸杯做了个“土电话”。之后俩人相距5米,一端的小明轻声讲话,另一端的小刚也能听得很清楚,为什么?在用“土电话”时,如果其中一人用手捏住棉线,另一个人就听不到声音了,为什么?3.小明有3根长短相同,粗细不同的钢管,小丽说:“我可以闭上眼睛,只通过用相同的力敲击钢管就可以判断它们的粗细。”请解释其中的原理。八.综合题(共5题,共45分)1.请在图中用“高→低”或“低→高”来表示声音的变化规律。通过比较我发现声音是由()产生的,一般短的、细的物体()快,所以音就(),而长的、粗的物体()慢,所以音就()。2.看下面这幅图,丙在写字,甲和乙都能听到丙写字的声音。甲和乙,()听到的声音会更响。A.甲B.乙C.无法比较甲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传播到他耳朵的。乙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传播到她耳朵的。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