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共NUMPAGES4页第页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开放本科)《教育心理专题》教学实施细则一、课程概况本课程为54学时,3学分,一学期授完。课程任务是在小学教育专业大专课程《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小学教育实际,优先选择国际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理论完整且坚实、证据丰富而确凿的若干题目作为教学内容,以专题形式作进一步的系统讲解,讲解中适当增加基础理论部分,展现从理论走向应用的逻辑过程,阐释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本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员树立和巩固在小学教育实践中应该坚持的基本信念,向学员提供看待教育、教学问题的有利视角,努力使学员形成富有启发性的认知结构,从而便于他们反思自己的经验,改善自己的工作。二、课程教材本课程的教学将采用多种媒体与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计划采用的媒体是文字教材、录像教材和IP课件,其中以文字教材为主,录像教材和IP课件为辅。文字教材是《教育心理专题》,由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系袁军教授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版,属于合一型教材,将研读目标、小结、难点解析和思考题合并于文字教材的形式。作为本课程最主要的教学媒体,它包括了课程的基本内容,是辅导教师进行辅导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用书,教学和考试的基本依据,也是本课程教学大纲具体体现。本课程文字教材的编写力求做到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的统一,具有较强的导学和助学功能。录像教材是本课程多媒体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为教和学服务的。因此,它十分注重内容和形式的教学性。录像教材(12讲,每讲50分钟,共600分钟,袁军主讲)录像课在讲授内容上以系统阐述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以及补充文字教材不便于表现的内容为主,适当地多引入一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如资料、动画、字幕、实镜等,补充讲授文字教材不便于表现的,而有助于学生理解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内容。IP课件(12讲,袁军主讲),一方面是按照章节顺序就学员学习本章节可能遇到的问题,讲思路、讲方法;另一方面对各章节中容易产生歧义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解析,提示学员如何辨别、理解和掌握。三、教学特点课程的教学拟按以下基本要求实施:(1)教学过程要帮助学员确立明晰的专题意识,因为课程里的每个专题不但都面向小学教育实际的某一方面,而且往往还以特定方式处理某一方面的问题。因此,形成了明晰的专题意识就好比对多面的现实作了明晰的划分,准备了处理问题的基本路子,这样的分化性认识正是启发性认知结构中最粗大的成分。(2)教学过程要着力帮助学员掌握每一专题内部的诸多论题,因为这些论题才是学员的认知结构里的知识“包”(package),它们是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镶嵌体。按照这两种知识的特性,这样的知识“包”既是学完本课程后留在学员心灵里的静态知识,也是促使他们在合适条件下尝试应用的驱动性概念。(3)教学过程要帮助学员清晰地认知每个论题内部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演进,例如是起源性观念,还是拓展性研究;是旨在说明理论或其要点,还是重在导向于应用。之所以要这样,是因为教育心理学从整体上看已成了一门实验学科,所以从理论的提出,到要点的厘定,再到应用的尝试,其间都有严密的逻辑推论关系。掌握这样的逻辑联系将保障学员作有意义的学习,避免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4)教学过程要引导学员分清知识点中的事实成分和评判成分,并以把握事实成分为重点。这是因为事实成分是所有学员由以生成个人独特见解的共同基石,所以关于事实成分的教学要确保高度的一致。为帮助学员认知事实成分,就要帮助他们认清比如初始现象是什么、形成的研究问题是什么、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怎样的,以及目前得出的结果或结论又是如何的。至于对事实成分之含义的理解和评论,应该允许学员有个人的见解;本课程尤其赞赏学员根据实践经验而对上述的事实成分做出更精细的分辨或是更具体的综合,甚至是提出质疑。(5)教学过程要帮助学员读懂图与表。这是因为图形象而表简洁,两者的共同长处是在模式化中压缩着大量的语词表达。模式化使图与表容易记与忆,而在真正理解后,学员也容易根据图表而用自己的话语来表达有关的内容。四、学时安排和教学进度课程教学:集中辅导和答疑36学时,课程实践4学时,小组讨论学习共4次(指导教师参加)。《教育心理专题》教学进程安排周次日期时间教学内容学习形式及学时指导教师备注辅导答疑课程作业小组讨论课程实践其它1为何与如何学习教育心理学12遗传与环境223儿童的认知发展224儿童的社会性发展45经典条件作用学习理论46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327认知-社会学习理论228知识的表征329陈述性知识的学习3310程序性知识的学习3211个体差异512测量与分数3213教学与测验22五、课程实践本课程既是一门理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