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是以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问题解决在课堂中,这种方法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之一。问题解决的过程即为研究性学习过程,其核心是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化学知识的再创造、再发现的探究过程。它要求教师善于挖掘教材,依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主动参与、互相合作、积极探究,在课堂活动中自主建构知识结构的同时,发展探究思维能力。在教学设计中如何设计有价值的问题?怎样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并解决问题?[问题1]教师:同学们在家做过米饭吗?做米饭时为什么要淘米?[问题2]教师:请同学们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组织,什么是分离和提纯?(3)蒸发结晶适用于分离哪一类混合物?如何操作?应该注意什么?一贴指的是滤纸与漏斗紧贴无气泡;教师:很好,分离是把混合物中各物质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一一分开,获得纯净组分的过程,而提纯是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不需要或有害的物质)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除掉而得到所需物质的过程,其中杂质是不用恢复为原来的物质的。学生小结:分液用于分离2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问题7]教师:同学们帮我,老师在家中将菜油倒进碗里时,没想到里面还有很多水,碗里成了油水混合物。分液时根据“下流上倒”的原理,打开活塞让下层液体全部流出,关闭活塞,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生:因为要测蒸发出来的气体的温度,所以需要使用温度计,且必须将温度计的水银球与蒸馏烧瓶支管口的卜沿对齐。同时在讲解的过程中.注意除杂的3个必须:除杂试剂必须过量;生:先在较高温度下将混合物溶于水中形成浓溶液,然后冷却到一定温度。学生根据讨论和课本P19页的内容得出:当我们用化学的眼光去看待这些事情时,除去大米中的沙子是提纯,而用倾倒的方法把水和米分开则是分离。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问题8]教师:根据实验现象,结合教材回答:第三,问题的设计要难易适度,保证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解决,即应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学生分组实验:取2支试管,各加入2~3mL溴水,再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加lmLCCI4,振荡,静置。⑤加热,蒸发结晶。[问题4]教师:根据以上流程分小组探究下列问题:(1)过滤适用于分离哪一类混合物?操作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问题4]教师:根据以上流程分小组探究下列问题:(2)滤渣为何要洗涤?如何洗涤?[问题4]教师:根据以上流程分小组探究下列问题:(3)蒸发结晶适用于分离哪一类混合物?如何操作?应该注意什么?[过渡]:如果2种固体,一种可溶于水,另一种不溶,我们就可以利用其溶解性的差异,通过过滤的方法实现分离。那如果我们想分离2种都能溶于水的固体,如氯化钾和硝酸钾粉末,要怎么办呢?[问题5]教师:现有混有少量氯化钾的硝酸钾粉末,请参阅教材P18图1-llKCl和KN03的溶解度曲线),设计实验方案提纯硝酸钾。生:先在较高温度下将混合物溶于水中形成浓溶液,然后冷却到一定温度。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温度降低硝酸钾溶解度急剧下降,因此在降温过程中有大量的硝酸钾晶体析出,而氯化钾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因而不会有结晶析出。再过滤,即可得到纯净的硝酸钾晶体。[问题6]教师:如何提纯含有氯化镁和泥沙等杂质的粗盐?设计的实验方案是:①将粗盐溶解于水;②加入稍过量的Na0H溶液;③过滤除去沉淀物;④向滤液中加入盐酸中和过量氢氧化钠溶液;⑤加热,蒸发结晶。[问题7]教师:同学们帮我,老师在家中将菜油倒进碗里时,没想到里面还有很多水,碗里成了油水混合物。如何将水和油分离开来呢?你能设计一种仪器,尽可能地将这2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开吗?[展示]:分液漏斗的颈部有一个活塞,顶部有一个活塞,这区别于普通漏斗及长颈漏斗。分液漏斗在使用前查漏,方法是: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向其中加入适量的水,观察活塞处是否漏水,然后倒置漏斗观察是否漏水,若不漏,将活塞旋转180度后再倒置观察,若不漏水,则合格。漏斗内加入的液体量不能超过容积的3/4。磨口塞上的凹槽与漏斗口颈上的小孔要对准,这时漏斗内外的空气相通,压强相等,漏斗里的液体才能顺利流出。分液时根据“下流上倒”的原理,打开活塞让下层液体全部流出,关闭活塞,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实验探究]教师演示:取一支试管,加入约2mI的CCl4和约2mL的水,振荡静置,观察。[过渡]查阅材料可知:CCl4是一种常用溶剂,Br2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问题8]教师:根据实验现象,结合教材回答:(1)什么是萃取?为什么要萃取?[过渡]在初中我们就知道蒸馏水,什么是蒸馏水?实验室中少量蒸馏水是怎样制取的?师:将含有杂质的水加热,达到沸点时液态水转化为水蒸气,将水蒸气冷凝收集至另一容器中,即得蒸馏水。像这种将液态物质加热至沸点,使之汽化,然后将蒸气重新冷凝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