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20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20页人事半年工作总结篇一:人事部门2015年度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计划综合部人事部门2015年度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计划一、人力资源基本情况截至2015年12月9日,公司员工总数为421人,其中公司高层4人,财务部6人,综合部17人,销售部5人,产品部16人,设备部13人,pmc部8人,品保部48人,制造部295人,工艺部9人。在所有人中,中高层管理干部24人,行政部门人员29人,生产技术人员49人,一线生产人员320人。生产辅助人员总计52人,占公司总人数的12%,生产一线人员占公司总人数的88%。(图一)图一所示,公司约82%的员工都是初中、中专、高中学历,集中在一线作业员岗位;大专、本科学历以上员工约18%,为中高层干部、行政人员及一线技术管理人员,2015年度招聘一线作业员均要求初中及以上学历。(图二)图二所示,公司有291名女员工,130名男员工。(图三)图三所示,公司员工平均年龄在33岁,16-45岁的员工占总人数的90%,30岁以下的员工占43%,主要集中在一线生产各部门,他们正处在人生的黄金年龄,人生观价值观都趋于成熟,公司将加大培育力度,加强企业文化的熏陶,建立传帮带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员工的岗位责任意识,促进公司发展壮大。二、招聘工作(图四)一线生产人员的招聘需求,主要采取老员工介绍、本地招聘为主。对于技术类、文职类人员的招聘,主要以网络招聘为主。(图五)图五所示,员工主动离职占比97%,其中个人原因主动离职占56%,主要包括员工不适应生产车间的工作环境、范文写作对薪酬福利不满、没有发展空间、公司业务无订单停工待料、订单量增加员工受不了长时间加班。改善措施:(1)优化招聘流程。提前做好人力规划,完善各岗位说明,建立岗位胜任力素质模型,录用与岗位要求相符的人才。尽可能与应聘者明确试用期前后薪资及岗位职责等,避免出现因转正薪资谈不拢、实际岗位职责与面试时不一而导致心理落差。充分尊重应聘者的职业选择,不勉强。(2)完善公司制度,尽可能的人性化;多举办员工活动,增加团队凝聚力,部门经理和人事部随时关注员工心理动态,及时引导和沟通。本年度招聘渠道如下三、培训工作2015年度的公司培训主要以内部培训为主,无外部培训。内训的重点是新员工入职培训,无尘净化车间的培训,对车间一线管理人员进行了管理培训,具体情况总结如下:新员工入职培训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厂规厂纪的培训、培训效果考核、无尘净化车间的培训。目的是让员工了解公司的基本制度和厂规厂纪。四、绩效考核公司目前未形成完善考核机制,出现干多干少都一样的大锅饭现象,公司成立以来,绩效考核工作一直处于摸索的过程,未能形成完善的考核机制,虽然多次制订各项考核方案,但未起到对员工工作客观的考核评估、量化评价、持续激励的效果,出现了干多干少拿的工资都一样的大锅饭现象。针对这种现状,经公司领导指示,人事部门牵头,参考公司生产运营的特性,多次与公司高层、公司各部门负责人进行沟通交流,设计了适用于生产部门的绩效考核方案,并于9月份在制造部、品质部率先推行。五、员工关系及劳动合同管理2015年接待处理“问题员工”20余人次,化解了用工矛盾,避免用工纠纷,和谐劳资关系,提高双方满意度,促进合理和谐发展。接待沟通办理离职人员30余人次,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的最末端管理,为企业形象维护与保持及日后的双方合作做好铺垫。根据《新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以规避风险,保障权益、遵守法律为前提,适当调整了劳动合同管理办法,并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及时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及续签劳动合同,规避了相应用工法律风险,降低了用工成本,清晰了劳资关系,保障了公司及员工双方的利益。2015年共完成312份新入职员工合同签订工作范文top100,完成了公司在职员工26人次的合同续签工作。六、安全生产2015年出现员工伤害事故16起,其中14起被认定为工伤,另外两起为上班期间突发性疾病,12起为轻微工伤。本年度事故数量同比2014年增加1起。七、存在的问题虽然人事部门在2015年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公司的要求和领导、同事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一)员工招聘方式单一,补给不及时,造成人员短缺,给生产部门工作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二)公司内部的培训力度不够。(三)人员没有进行有效评估根据公司的环境和发展不同阶段,未能对现有岗位人员作出能力评估。(四)绩效考核的优化。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事部门在2016年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人力资源规划1、对现有的部门职责说明书、岗位职责说明书进行优化;2、完善公司的组织架构,确定和区分每个部门的权责;3、针对公司各部门的岗位编制进行分析;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