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本科毕业设计外文资料翻译系别:工程技术系专业:土木工程姓名:寸昊立学号:0511009092014年4月28日外文资料翻译译文某小区的规划设计城市发展中的不平衡往往导致居住构成的不合理现象。居住的状态反映着城市的面貌,城市的发展也左右着住宅的品相,人类的生活就是在不断修正中接近完美。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洲发达国家的住宅建筑建设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大致可以归结为八个趋势。这些趋势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国目前住宅发展的方式恰成对比,有一定的启示作用。1.商品化不等于自有化,福利住宅、市场出租住宅与自有住宅将“三分天下”在中国城市住宅数量基本满足之后,住宅的结构性矛盾将会突现。一些学者早就提出:“商品化不等于自有化”,住宅构成需要多样化发展。在出租住宅领域如何正常化发展,在住宅福利上如何进一步保证HYPERLINK"http://www.zlunwen.com/Society/"\t"_blank"社会公正和关心弱势群体,这将成为今后的重要任务。综观欧洲国家住宅发展的进程,是“先福利,后市场,逐步放开”。到今天,基本上形成了自有住宅、市场出租住宅和福利出租住宅三分天下的局面。而中国的住宅发展,是“市场为主,福利解困,急速放开”,20多年时间在住宅总量上增长几倍乃至10倍,急速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平衡:商品自有住房和出售的公有住房占了较大比重;福利住宅的存留是一个组成部分;而作为可以起调节作用的市场出租住房发育不完全。虽然在实际生活中出租住房已有相当的份额,但它仍然无法与另二者匹敌:没有形成产业,没有户籍登记的法定地位,没有在城市规划上的性质确定,还不能成为一种普通的生活方式。这对城市面貌的多样化,对城市生活的丰富性带来了一定限制,也不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2.打破封闭式小区,提高中心城区的人群混合,住在郊区同时工作在郊区理想的城市似乎应该把居住、生产、商业办公、游憩分开,大片的绿化和宽阔的道路来承担过渡和连接的功能作用。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这种思路的弊病在欧洲被人们注意到了:住宅区缺少城市感,中心城区夜间成为“死城”,交通问题突出。新的规划观念是:适度混合,促进“微循环”,提高中心城区的可居住性和多元性,提高郊区住宅区工作的可能性。我国目前住宅建设还是十分强调功能分区,再加上“封闭式小区”的通用管理模式,人们的生活流线是“盲肠式”的而不是“网络式”的。街道空间的功能正在向单一的交通功能退化,城区局部的多元化受到影响,多样化的就业和廉价的社会服务正在受到抑制。由于社会福利水平低,商品住宅受市场左右一般都是“人以群分”,“择邻而居”。其实这对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和以人为本的思想从长远来说是不利的。3.谨慎的改造,拒绝推土机式地破坏城市肌理,从“新村”回归“城市”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新村蔓延到城市里面,大量地进行“推土机式的改造”,在满足功能的同时也对城市结构平衡产生了破坏。20世纪60年代后期,欧洲诸国对这种方式进行了质疑。我国目前的住宅实践对于城市住宅和城郊住宅并无明显的区别对待,中心城区拆光重建是通用的方法。结果,城市住宅是城市内的新村,郊区住宅是郊区的新村;因此容易导致城市的空洞化、乡村化,建筑空间的离散。对规划指标的要求,仅仅在容积率上城内高,城郊低;间距上内城稍紧,城郊稍宽;其他如建筑密度和绿化面积的指标很相似,没有保证城市中心区风貌的特别措施。中心城区能否成为有城市特征的居住场所,城市空间怎样通过法规的特殊保证来体现其延续性,需要正确的平衡商业性开发利益和城市公共资源之间的矛盾。4.回归建筑与人的亲切尺度,层数由高到低,密度由低到高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欧洲城市建筑也强调降低建筑密度,增加绿化面积,提高层数;20世纪70年代以后,城市整体绿化环境提高了,住宅越来越体现出层数降低,密度增加,有些中心地区甚至可以达到100%的建筑密度。住宅区内的大绿化风光不再,这为城市中心地区空间的连续性,城市郊区居住建筑的亲切宜人提供了条件。我国住宅目前建筑密度控制在25%-30%,绿化率的强制标准不可动摇。住宅建筑(特别是中心城区住宅建筑)开发的强度决定了高层低密度的住宅建筑方式是HYPERLINK"http://www.zlunwen.com/jingjixue/"\t"_blank"经济的。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建设发展,高层低密度的弊病也已经凸现:空间尺度与人的尺度对立,重视建筑物而轻视建筑心理对人的影响。目前,在一些大城市,鼓励降低高度和容积率,提高建筑密度,已经开始提上议事日程。5.不同建筑师在同一个住宅项目中毗邻设计,催生集合住宅个性化为了加快住宅建筑和满足居住的数量要求,从20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欧洲住宅建筑在标准化、产业化、预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