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单元检测卷二(第三、四单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利普斯(德)在《事物的起源》一书中写道:“中国人……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这段材料表明造纸术的西传()A.改变了欧洲人的阅读方式B.促成了近代欧洲科学兴起C.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D.消除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解析:从材料中“知识普及”“书籍的开端”等信息,可知造纸术西传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造纸术的西传促进欧洲书写材料的伟大革命,以廉价纸张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答案:C2.史学家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文化高度繁荣,在科技领域的表现有()A.发明造纸术B.发明司南C.发明火药D.发明活字印刷术解析:本题考查四大发明。A为西汉时发明;B为战国时发明;C产生于唐朝;D为宋代时发明。故选D。答案:D3.《农政全书》记载:“每闻他方之产可以利济人者,往往欲得而艺之”“精拣核,早下种,深根,短干,稀科,肥壅”“遇一人辄问,至一地辄问,闻则随闻随笔。一事一物,必讲究精研,不穷其极不已。”这表明()①徐光启非常热衷于新作物的试验与推广②《农政全书》内容涉及作物的种植制度、土壤耕作和丰产措施③徐光启十分重视农业文献的研究④徐光启是勤于咨访、严谨求实的科学家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由“每闻……往往欲得而艺之”可以看出徐光启非常热衷于新作物的试验与推广;“精拣核,早下种,深根,短干,稀科,肥壅”等是徐光启对农作物栽培技术的总结,涉及作物的种植制度、土壤耕作和丰产措施;“遇一人辄问,至一地辄问”“必讲究精研”等信息说明徐光启勤于咨访、不耻下问的好学精神,体现出一个古代科学家严谨而求实的大家风范,故①②④正确;③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答案:C4.成书于约一千八百年前,被公认为中国医学方书的鼻祖,并被学术界誉为讲究辩证论治而又自成一家的最有影响的临床经典著作。它是()A.《千金方》B.《伤寒杂病论》C.《黄帝内经》D.《本草纲目》解析:注意关键信息“成书于约一千八百年前”,《千金方》成书于唐代,与题干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伤寒杂病论》成书于公元3世纪初,被公认为中国医学方书的鼻祖,并被学术界誉为讲究辩证论治而又自成一家的最有影响的临床经典著作,故B项正确;《黄帝内经》一般被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与题干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所著,与题干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5.五代、宋朝的“音乐文学”,上承于诗,下沿为曲。在这一“音乐文学”的创作中取得伟大成就的是()A.屈原B.司马相如C.苏轼D.关汉卿解析:宋朝的词可以配乐演唱,按照特定的乐调谱曲填词。苏轼是宋朝著名词人,故选C。答案:C6.有学者指出,唐诗对于唐代史事的反映,“比起后人修纂的史书来,还是更原始的第一手资料”。对于这种把唐诗用于历史研究的做法,下列解读最合理的是()A.唐诗最能反映唐朝的真实情况,可以用于历史研究B.唐诗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经考证后可使用C.唐诗是原始的直接资料,最适合用来研究唐代历史D.唐诗属于文学作品,多夸张想象,不能用作历史研究解析: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虽然可以反映历史,但因其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必须经考证后使用。答案:B7.“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首词反映出作者的创作特点是()A.风格气象万千,语言平实而精练B.思想感情豪迈奔放,景物雄浑壮观C.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清新自然D.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解析:根据题干中宋词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的是豪放派苏轼的词,其词特点是豪迈奔放。答案:B8.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明代出现()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解析:解题关键信息是“天不收、地不管”“紧箍儿”“把它打个粉碎”,这是人们不满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生动写照。答案:A9.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汉王朝统治的头两百年也是诗歌、绘画、音乐、哲学、文学和撰史方面的文化大繁荣时期。”下列各项中属于西汉“文化大繁荣”表现的是()ABCD解析:A出现在东汉,C出现在清朝时期,D出现在唐朝,B是西汉司马相如的作品。答案:B10.明清